时间: 2025-05-06 09:4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9:48:37
名利从前总一无,却看多少换蘼芜。身栖盘谷应携杖,门设柴关懒贴符。纵许蔽裘逢岁涤,休教本脸上场糊。爆声只羡邻童闹,那得同将老景扶。
昔日名利全无,只看如今多少换来无用的繁华。身处山谷就应携带拐杖,门前的柴门懒得贴上符咒。即便可以换来丰衣足食,也不要让自己在世俗的舞台上丢了面子。爆竹声中只羡慕邻家的孩童欢闹,谁能陪伴我共度这老景呢?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中的隐居生活和对名利的看淡反映了道家文化中“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宁静。
这首诗通过对比昔日的名利与现在的宁静生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开篇便以“名利从前总一无”来表明对名利的看淡,接着借助“蘼芜”的意象,暗示如今的繁华不过是无用的浮华。诗人身处于自然的环绕中,身心自由,携杖而行,既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对老年的接受和坦然。
接下来的“门设柴关懒贴符”,则是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礼仪的漠视,体现了诗人拒绝繁文缛节的态度。尽管可以“蔽裘逢岁涤”,但诗人更重视内心的宁静与真实。而“爆声只羡邻童闹”一句,流露出对生命活力的羡慕,表现了老年人在欢声笑语中的一种孤独感,反映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年轻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在淡淡的忧伤中透出一丝淡然,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真实感悟,展现了他高洁的品格与洒脱的心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漠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老年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名利”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诗中的“携杖”象征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