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2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21:43
石鱼
作者:秦观〔宋代〕
佛宫琢琳琅,悬鱼警群聪。
缓扣集方袍,急拊趋百工。
虽无笋虚器,自协徵与宫。
犁然当人心,邈有炎氏风。
山泉自疏数,佩玉相玲珑。
朝昏间锺鼓,清响传无穷。
惟有宝陀山,於音获圆通。
一闻如得解,石巩亦投弓。
这首诗描绘了佛教宫殿的华丽,悬挂的石鱼如同警示,提醒着众人。慢慢地敲击着集体的袍服,紧急地催促着工匠们的工作。虽然没有竹笋般的空虚器皿,却能自如地调和音乐与宫廷的和谐。犁然间触动人心,遥远的地方传来炎氏的风声。山泉流淌得稀疏而有序,佩戴的玉器发出玲珑的声响。无论是早晨还是黄昏,钟声和鼓声的清响不断传递,给人无尽的享受。唯有宝陀山,才能在音响中获得圆满的交流。一旦听到,就仿佛得到了启示,石鱼也随之飞跃而起。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宋代著名词人,擅长词作,以清丽秀雅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细腻而优美。
《石鱼》创作于秦观晚年的时期,彼时的社会背景复杂,政治动荡,而诗中则反映出对艺术和文化的追求,以及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石鱼》是一首充满韵律美与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中通过形象的描写,构建了一个既富有宗教色彩又充满艺术气息的场景。开头提到的“佛宫琢琳琅”,让人联想到佛教的庄严与华美,接着“悬鱼警群聪”更是巧妙地将警觉与智慧联系在一起,暗示了艺术在生活中的启示作用。
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缓扣集方袍”和“急拊趋百工”对比,展现了生活的节奏与工匠们的努力。尽管诗中提到“虽无笋虚器”,却强调了内在的和谐与共鸣,显示出艺术创作的深度与丰富。
最后几句以“宝陀山”作为象征,表达了对音乐与艺术的追求,强调了心灵与自然的共鸣。在时间的流逝中,声音传递着无限的情感与思考,给人以启迪。
全诗围绕着对佛教艺术的赞美与内心的思索,表现了对生活与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心灵宁静的追求。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悬鱼”象征什么?
A. 美丽
B. 警觉
C. 和谐
D. 努力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宝陀山”代表着__。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工匠努力的赞美。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