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5:50
有水不栽莲。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无须带步叉。
在有水的地方不种莲花。当时的号令你要听从,白色的战斗不需要带步叉。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莲”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清雅的象征,诗中表现出某种对环境与选择的反思。
胡铨,字子云,号懋庸,北宋人,曾任职于朝廷。其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此诗可能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对当时局势的反思,强调对命令的服从与选择的谨慎。
本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环境选择的思考,尤其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强调了命令的权威性。诗中提到的“有水不栽莲”表达了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或许暗示了在不适合的环境中追求某种理想的无奈。而“号令君听取”则进一步强调了对命令的重视,可能是在提醒人们在动荡的时局下,保持理智与顺应。最后一句“白战无须带步叉”则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似乎在劝告人们放下沉重的负担,面对生活的挑战。整体而言,诗歌在简练的字句中蕴藏了深邃的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诗歌集中表达了在不合适的环境中追求理想的无奈,以及对权威命令的顺应。通过轻松的语调,传达出一种淡定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理智。
诗中提到“有水不栽莲”是指什么?
诗中强调的“号令君听取”意味着什么?
“白战无须带步叉”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对比胡铨的作品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二者均反映了对环境与理想的思考,但胡铨的诗更侧重于对权威的顺从,而王维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与对理想的追求。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前者显得更为理性,后者则更加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