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4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43:20
送公萧寺意徘徊,客众登车不忍归。明日尚将诗寄我,要令鹤骨转难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客人的送别之情。送别的场景是在萧寺,诗人感到依依不舍,客人们登上马车却又不忍离去。明日他们还要将诗寄给我,希望我能够在这孤独的日子里,得到一些慰藉,但即便如此,诗人的心情仍然难以获得真正的满足。
“鹤骨”源自古代对高洁、清瘦之人的形象比喻,常用来形容那些志向高远而生活清贫的人。这里诗人运用这一典故来表述自己的境遇,反映了他对生活的不满和追求。
作者介绍:张镃,字子渊,号澹庵,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闻名。他的诗作多表现对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送别之际,诗人与友人相聚后即将分别,表达了深厚的友谊和对未来的忧虑。背景中流露出对离别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送别时的情感。首句“送公萧寺意徘徊”开篇即设定了离别的氛围,萧寺的宁静与即将离去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沉重但又清幽的情感基调。接下来的“客众登车不忍归”更是将离别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不舍之情。最后两句“明日尚将诗寄我,要令鹤骨转难肥”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思考与期盼,既希望能通过诗歌得到慰藉,又隐隐流露出对生活困境的感慨。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浓厚的情感和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张镃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活困境的反思,揭示了人生中的无奈与美好。
诗词测试:
诗中“萧寺”指的是哪里?
A. 一座寺庙
B. 一座山
C. 一条河
D. 一座城
诗人对离别的态度是?
A. 轻松
B. 不舍
C. 快乐
D. 无所谓
“鹤骨”象征着什么?
A. 丰盈
B. 高洁与清瘦
C. 忧愁
D. 亲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