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徐汝旭游太学扶侍宗伯公并讯谢宗伯》

时间: 2025-05-15 11:32:34

诗句

南州士问美,北阙帝恩繁。

稍慰晨昏恋,仍闻诗礼尊。

出从鳣席授,归向鲤庭论。

荀令香虽冷,何郎粉尚温。

通家余濩落,乔木尔飞翻。

获保野人业,能忘真宰恩。

风飙倏以过,桃李竟何言。

唯有青山色,依然傍筚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11:32:34

送徐汝旭游太学扶侍宗伯公并讯谢宗伯

作者:王世贞 〔明代〕


原文展示:

南州士问美,北阙帝恩繁。
稍慰晨昏恋,仍闻诗礼尊。
出从鳣席授,归向鲤庭论。
荀令香虽冷,何郎粉尚温。
通家余濩落,乔木尔飞翻。
获保野人业,能忘真宰恩。
风飙倏以过,桃李竟何言。
唯有青山色,依然傍筚门。


白话文翻译:

南方的士人都在询问美德,而北方的皇恩却日益繁盛。
这让我稍稍安慰了对晨昏的眷恋,依然能听到诗书礼义的尊崇。
从鳣鱼席上出门去授课,归来时则在鲤庭中讨论。
荀子的香气虽已冷却,然而你的粉笔依旧温暖。
家中余下的佳作虽已落魄,树木却仍然在空中飞舞。
即便能够保住田园的事业,仍然能忘却真宰的恩惠。
狂风迅速掠过,桃李之间又有什么值得言说的呢?
唯有那青山的色彩,依然伴随着简陋的门庭。


注释:

  • 南州士:指南方士人,强调南方的文化氛围。
  • 北阙帝恩:指北方的皇帝恩典,北阙即指京都。
  • 晨昏恋:对日常生活的情感依恋。
  • 鳣席:指鱼席,可能是指宴饮之地。
  • 鲤庭:鲤鱼的庭院,象征文人雅集之地。
  • 荀令:荀子的名声,荀子的香气冷却比喻学问的失落。
  • 通家:指亲友、家人。
  • 野人业:指隐居的田园生活。
  • 真宰:真正的统治者或恩主。
  • 桃李:比喻学生,常用于形容教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世贞(1526-1590),明代文学家、诗人,字季子,号湘山。王世贞为人重视诗词的修养,提倡文人应有的风雅情操。他的诗风清新,常常表达对学问与友谊的珍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世贞送别友人徐汝旭前往太学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文化理想的坚持,以及对诗书礼义的向往。


诗歌鉴赏:

王世贞的《送徐汝旭游太学扶侍宗伯公并讯谢宗伯》是对友人徐汝旭的送别诗,充满了对友谊的珍惜和对理想的追求。全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展现了王世贞对士人文化的热爱与渴望。他在诗中提到南方士人的美德与北方皇恩的繁盛,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理想和现实的反思。诗中多处提到文化的氛围,如诗书礼义,体现出王世贞对士人精神的推崇。

诗中描绘的意象极富画面感:鳣席与鲤庭,既指代宴饮聚会,又隐喻文人之间的交流;荀令的香气与何郎的粉笔,表现了学问与友情的温暖。最后的青山色与筚门,象征着理想中清静的生活和对朴素真理的追求,使得整首诗在感情上达到了高潮,留下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州士问美:南方士人追求美德,展现出文化的繁荣。
  • 北阙帝恩繁:北方的帝王恩典日益丰厚,反映出政局的稳定。
  • 稍慰晨昏恋:这些成就稍稍安抚了对日常生活的恋恋不舍。
  • 仍闻诗礼尊:即使身在世俗,却依旧向往诗书礼义的崇高。
  • 出从鳣席授:从宴席上出发,表明文人相聚的场景。
  • 归向鲤庭论:回到文人圈子中,继续讨论学问。
  • 荀令香虽冷:荀子的香气虽然冷却,暗示学问的失落。
  • 何郎粉尚温:然而你的才华仍然温暖,表明对友人的赞美。
  • 通家余濩落:亲友间的关系依然密切,尽管有所失落。
  • 乔木尔飞翻:树木高耸,象征着自由与生机。
  • 获保野人业:即便能保住田园生计,内心仍追求更高的理想。
  • 能忘真宰恩:能忘却权贵的恩惠,表现出一种独立精神。
  • 风飙倏以过:狂风迅速掠过,暗示时间的流逝。
  • 桃李竟何言:桃李之间,学生们又有什么值得谈论的呢?
  • 唯有青山色:只有青山的颜色,依旧如故。
  • 依然傍筚门:青山依旧伴随着简陋的门庭,象征着朴素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桃李”比喻学生,形象生动。
  • 对仗:如“出从鳣席授,归向鲤庭论”,整齐而有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友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士人对文化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友人的美好祝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持久的理想。
  • 鳣席与鲤庭:象征文人聚会的雅趣与交流。
  • 荀令香:代表着士人的学问与文化底蕴。
  • 桃李:象征学生,代表教育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州士”主要指什么?

    • A. 北方士人
    • B. 南方士人
    • C. 帝王
  2. 诗中“荀令香虽冷”是指什么?

    • A. 荀子的学问冷却
    • B. 荀子的香气依然
    • C. 学问的失落
  3. “唯有青山色”所象征的是什么?

    • A. 友谊
    • B. 朴素与宁静
    • C. 权贵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

诗词对比

  • 比较王世贞与李白的送别诗,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但王世贞更强调士人文化与理想,而李白则更注重豪放与自然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王世贞年谱》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渔家傲 其六 连理枝 其一 破阵子 春景 玉堂春 其二 秋蕊香 其一 望仙门 其一 酒泉子 其二 更漏子 其二 浣溪沙 其七 破阵子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犁的成语 比肩随踵 守护 兽炉 耳字旁的字 惧思 能者多劳 一班半点 包含淫的词语有哪些 战士 一字旁的字 驽蹄 鼠字旁的字 天理昭然 包含脾的词语有哪些 耂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竖心旁的字 河鱼腹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