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0:40
魏太和铜熨斗歌
作者: 王诚
当涂高高熨不平,
金铜仙人辞汉京。
化为翁仲魏宫守,
巧学新莽抱威斗。
屈戌铜铺锁阿甄,
射死母鹿留子身。
狼顾忽来受顾命,
汝睿安能更执柄。
君不见洛妃步后灵芸啼,
针神夜来方卷衣,
外间已唱青头鸡。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高耸的熨斗,象征着不平的事业与生活。金铜的仙人早已辞去汉朝的京城,化身为魏国的守护者。巧妙地模仿新莽时期的权威,屈服于铜铺的阿甄(可能指代某种权力或地位)。他射杀了母鹿,留下子嗣,暗示着对权力的争夺和牺牲。狼顾(意指狡诈的势力)突然出现,要求他负责。你能否继续掌握这个权柄?你想想看,洛妃的灵芸在后面啼哭,针神(指针灸或医术)夜里才回去卷起衣服,外面已经开始唱起青头鸡,暗示着天亮了,新的开始。
作者介绍:王诚,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诗风著称,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通过铜熨斗的象征,表达了对权力、生活不平和斗争的思考。
《魏太和铜熨斗歌》是一首富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诗作。王诚通过对铜熨斗的描绘,展现了个人在权力斗争中的无奈与挣扎。熨斗的“高高熨不平”不仅仅是对物象的描写,更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隐喻,暗示着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平与挫折。
诗中提到的“金铜仙人辞汉京”,表现了对过去荣光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同时,“化为翁仲魏宫守”,则显示了权力的转变和历史的更迭。通过对“狼顾”的描绘,王诚展现了权力中心的复杂与阴险,而“汝睿安能更执柄”则是对未来权力掌控的无奈与担忧。
整首诗的结构严谨,情感深邃,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王诚作为清代诗人的深邃思考与文化自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权力、历史和个人命运的交织,表达了对社会变迁的关注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金铜仙人辞汉京”意指:
A. 离开繁华
B. 追求财富
C. 追求权力
“狼顾”在文中主要象征:
A. 安全
B. 狡诈
C. 忠诚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
A. 爱情
B. 权力与命运
C. 自然风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