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减字木兰花》

时间: 2025-05-07 11:29:38

诗句

千山万水。

望极不知何处是。

小院回廊。

梦去相寻未觉长。

绝怜清瘦。

雪里梅梢春未透。

常记分携。

雨后梨花晓尚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1:29:38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向子諲 〔宋代〕

千山万水。望极不知何处是。
小院回廊。梦去相寻未觉长。
绝怜清瘦。雪里梅梢春未透。
常记分携。雨后梨花晓尚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与孤独。千山万水的遥望,使人无从知晓何处是归宿;在小院的回廊中,梦中寻觅却不觉已经漫长。对那清瘦的身影倍感怜惜,雪中梅花的枝头春意尚未显现。常常记得与你携手的情景,即便是雨后,梨花在清晨依旧啼鸣。

注释:

  • 千山万水:形容路途遥远。
  • 小院回廊:指小院内的走廊,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绝怜清瘦:深感怜惜其清瘦的身影。
  • 雪里梅梢:雪中梅花的枝头,象征着寒冷与希望。
  • 雨后梨花:雨后梨花的清香,象征着生命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向子諲是宋代的一位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词句著称。他的词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对情感的深刻体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是在某个孤独的冬日或春初时节所作,表达了对远方和昔日情景的怀念,反映了词人在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内心感受。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是一首充满思念与孤独情感的词作。词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巧妙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开篇的“千山万水”,即刻引导读者进入一个辽阔而又孤寂的画面。词中不断出现的对比,比如“雪里梅梢春未透”与“雨后梨花晓尚啼”,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象,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词中的“绝怜清瘦”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仿佛是对某个特定人物的深切怀念。结尾的“常记分携”,则将这种思念升华到了一种永恒的回忆中,令人动容。

整首词在音乐性和语言的运用上都极为考究,展现了宋代词人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千山万水。望极不知何处是。:描绘了词人面临的遥远的距离和迷茫的心情。
    • 小院回廊。梦去相寻未觉长。:通过小院的回廊,暗示着内心的追寻与孤独。
    • 绝怜清瘦。雪里梅梢春未透。:表露出对某个清瘦身影的怜惜,象征着希望尚未到来。
    • 常记分携。雨后梨花晓尚啼。:回忆起与爱人携手的情景,依然在耳边回响。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里梅梢”与“春未透”相结合,形成了对比,象征着希望的迟到。
    • 拟人:将“梨花晓尚啼”拟人化,表现出自然界的生命力。
  • 主题思想: 该诗表达了对远方思念的孤独与对美好回忆的珍惜,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 千山万水:象征着遥远的距离与思念的情感。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希望,尽管春天还未到来,但梅花的存在给人以期待。
  • 梨花:象征着纯洁与美好,雨后梨花的清香暗示着新生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千山万水”指的是:

    • A) 近处的风景
    • B) 遥远的距离
    • C) 心中的烦恼
    • D) 情感的纠葛
  2. “绝怜清瘦”中的“清瘦”指的是:

    • A) 体重轻
    • B) 身材苗条
    • C) 精神状态
    • D) 生活艰辛
  3. 本词的主题主要是:

    • A) 对故乡的怀念
    • B) 对爱情的思考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远方的思念

答案:

  1. B
  2. D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向子諲的《减字木兰花》李清照的《如梦令》 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但前者更倾向于孤独的情感,后者则更多展现了对过去美好的追忆。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青玉案 咏油车螯 青玉案 其一 渡江有感 青玉案 青玉案 青玉案·春闷 青玉案·征鞍不见邯郸路 青玉案 余以枫香名词,漫赋 青玉案 青玉案 青玉案·楚峰十二阳台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归开头的成语 糹字旁的字 陀螺 巳字旁的字 玉字旁的字 衣冠齐楚 干字旁的字 巢林一枝 破矩为圆 卷地 田册 蹑追 蝇头小楷 俟河之清 豪迈不羁 匸字旁的字 包含攀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