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0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05:26
青玉案 其一 渡江有感
作者: 毛奇龄 〔清代〕
夕阳江上丹枫暮。
看车马纷无数。
当日西施从此去。
城山出海,楼船近岸,中有更衣处。
平沙十里长亭路。
空留得花如雾。
最恨江流流不住。
暮潮初下,午潮还上,今古西陵渡。
夕阳映照下的江面,丹红的枫树在黄昏时分显得格外美丽。
从这里经过的车马,络绎不绝,数不胜数。
想当年西施就是从这里离去的。
城山耸立,海水汹涌,楼船靠近岸边,船上有换衣之处。
平坦沙滩上,延绵十里的长亭路,
如今只留下花朵如雾般飘渺的景象。
最令人恨的是江水流淌不息,
暮潮刚刚退去,午潮又重新上涨,今古之事皆在西陵渡口。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毛奇龄,清代诗人,生于顺治年间,活跃于康熙年间,擅长诗词,尤其在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方面有独特的见解。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关注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青玉案 其一 渡江有感》创作于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感怀,表达他对历史的思考与现实的感慨,尤其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及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这首《青玉案 其一 渡江有感》以夕阳下的江面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美丽而又略显惆怅的画面。开篇即用“夕阳江上丹枫暮”点出时间与地点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意境。接着,通过“看车马纷无数”引入人间繁忙的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既有自然的宁静,又有人间的喧嚣。
诗中提到西施的离去,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更是对过往时光的感慨。西施的美丽与离去象征着青春的消逝和美好的不再,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描绘了“城山出海,楼船近岸”的图景,生动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而“空留得花如雾”则进一步强化了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瞬间的短暂。
最后的“最恨江流流不住”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无奈与哀伤。整首诗既有对美景的描绘,也有对历史的反思,情感深邃而真挚,让人产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历史的叹息,传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西施”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平沙十里长亭路”中的“长亭”象征着什么?
诗人最恨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分析和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青玉案 其一 渡江有感》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