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5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58:20
古乐府用礼禅灭翁韵四·鸿雁行
羽肃肃,鸣雝雝,江南江北秋思同。
秋思中人无避处,风酸月泠江流去。
雁奴亦良苦,群雁不我冯。
夜深炬火灭复明,举网拼尽芦花翎。
这首诗描绘了鸿雁在秋天的情景,展现了游子思乡的情感。诗的开头,鸿雁的羽毛在空中轻轻摇动,发出清脆的鸣叫,南北方的秋天思绪是如此相似。游子在秋思之中无处可躲,随风而来的酸楚与月光的冷清伴随着江水流去。身为雁奴的我也感到无奈,群雁却不愿与我同行。夜深人静,火光熄灭又重新点亮,我拼尽全力捕捉那些在芦苇丛中飞舞的鸿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鸿雁”作为思乡的象征在古代文学中非常常见,如《离骚》中的“朝饮木兰之芳泽,夕宿华容之芳邻”。
作者介绍
洪咨夔,宋代诗人,字宪之,号沧洲。他以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思乡之时,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游子以及离别之痛的普遍感受。
《鸿雁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意境和游子的情感。开篇的“羽肃肃,鸣雝雝”生动描绘了鸿雁在空中飞翔的情景,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接着,“秋思中人无避处”则将情感引入高潮,表达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和无奈。诗中“风酸月泠江流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进一步渲染了思乡的愁苦。“雁奴亦良苦,群雁不我冯”抒发了作者对离群孤雁的惆怅与无奈,深刻地反映了游子的心境。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描绘,又有深刻的情感表达,表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鸿雁这一意象,表达了游子在秋天对故乡的思念、孤独与无奈,体现了人们在异乡的共情与对归属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羽肃肃,鸣雝雝”用来描绘什么?
A. 秋天的景色
B. 鸿雁的动静
C. 游子的思乡
“秋思中人无避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厌倦
诗中的“夜深炬火灭复明”象征什么?
A. 绝望
B. 希望
C. 恐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鸿雁行》皆表达了思乡之情,但《静夜思》更侧重于孤独的内心独白,而《鸿雁行》则通过自然景象与鸿雁的意象交织出更为丰富的情感层次。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