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5:50
近市不闻喧,心閒俗亦惇。
乐忧回也巷,贵贱翟公门。
鸟集塘前树,人归原上村。
读书非射策,犹自不窥园。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在山林中的恬静生活。虽然离市场很近,却听不到喧闹的声音,内心宁静,乡俗也显得淳厚。生活中的忧乐交织如同回旋的巷道,贵贱之分在翟公的门前显得无足轻重。鸟儿聚集在池塘前的树上,人们也陆续归向山上的村庄。读书不再像参加科举那样急功近利,虽然也不去窥探园中的花草。
黎彭祖,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以山居诗闻名。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山居二首 其二》创作于诗人隐居于山林之际,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尘世纷扰的逃避。诗中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生活。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于山居生活的深切体悟。诗的开头“近市不闻喧”,便以强烈的对比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宁静的世界,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地理位置的接近,更强调了内心的宁静。诗人以“心閒俗亦惇”表达了在这种环境下内心的平和与对乡土人情的热爱,展现了隐居生活的理想。
接下来的“乐忧回也巷”一句,诗人巧妙地将生活的乐与忧比作回旋的巷道,显示出人生的复杂与多样。接着提到“贵贱翟公门”,则是对社会等级制度的淡然态度,诗人认为在这宁静的山居中,社会地位的差异显得微不足道。
“鸟集塘前树,人归原上村”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鸟儿与人们的归属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最后两句“读书非射策,犹自不窥园”则表明了诗人对于读书的态度:不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内心的充实与宁静,强调了自我内省与对自然的沉浸。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的超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一种超脱于世俗的宁静生活,通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达了内心的平和与对人世繁杂的淡然态度。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A. 追求功名利禄
B. 渴望宁静和自然
C. 关注社会地位
诗中提到的“贵贱翟公门”意指什么?
A. 物质财富
B. 社会地位
C. 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