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并𦷾莲花》

时间: 2025-07-30 11:41:06

诗句

耶溪新绿露娇痴,两面红妆倚一枝。

水月精魂同结愿,风花情性合相思。

赵家阿妹春眠起,杨氏诸姨晚浴时。

今日六郎憔悴尽,为渠还赋断肠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11:41:06

原文展示:

耶溪新绿露娇痴,两面红妆倚一枝。 水月精魂同结愿,风花情性合相思。 赵家阿妹春眠起,杨氏诸姨晚浴时。 今日六郎憔悴尽,为渠还赋断肠诗。

白话文翻译:

耶溪的新绿露水显得娇嫩而痴迷,两朵莲花并蒂而生,宛如红妆美人倚靠在一枝上。 它们如同水中的月影和精魂,共同许下心愿,又似风中的花儿,情意绵绵,相互思念。 赵家的妹妹在春天醒来,杨家的阿姨们在傍晚沐浴。 而今,六郎已经憔悴不堪,为了她,我写下了这首令人心碎的诗。

注释:

  • 耶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一溪流。
  • 新绿:指初春时节植物的新叶。
  • 娇痴:形容娇嫩而天真无邪的样子。
  • 红妆:比喻并蒂莲花,形容其美丽。
  • 水月精魂:比喻莲花的清丽脱俗。
  • 风花情性:比喻莲花的柔美与多情。
  • 赵家阿妹、杨氏诸姨:泛指美丽的女子。
  • 六郎:诗人自指或指某位友人。
  • 渠:代词,指对方,这里可能指诗人心中的爱人或思念的对象。

诗词背景:

沈周(1427-1509),明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沈周的诗文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与他的画风相得益彰。这首《并蒂莲花》可能是沈周在观赏并蒂莲花时,触景生情,借花抒怀,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以及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并蒂莲花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莲花的美丽与多情。首两句直接描绘了并蒂莲花的娇艳,将其比作红妆美人,形象生动。后两句则通过“水月精魂”和“风花情性”的比喻,赋予莲花以灵性和情感,使其不仅仅是自然之物,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结尾处,诗人以“六郎憔悴尽”自况,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因思念而生的痛苦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沈周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 首句“耶溪新绿露娇痴”,以“新绿”形容初春的生机,“露娇痴”则赋予了露水以生命和情感,为全诗定下了柔美的基调。
  • 次句“两面红妆倚一枝”,直接描绘了并蒂莲花的形态,用“红妆”比喻其美丽,形象生动。
  • 第三句“水月精魂同结愿”,通过“水月精魂”的比喻,赋予莲花以超凡脱俗的气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第四句“风花情性合相思”,以“风花情性”形容莲花的柔美与多情,同时暗示了诗人自己的相思之情。
  • 第五句“赵家阿妹春眠起”,通过“赵家阿妹”的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为后文的情感转折做铺垫。
  • 第六句“杨氏诸姨晚浴时”,继续使用典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同时也为结尾的情感爆发做准备。
  • 第七句“今日六郎憔悴尽”,诗人以“六郎”自况,表达了因思念而生的憔悴和痛苦。
  • 第八句“为渠还赋断肠诗”,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因思念而生的痛苦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红妆”比喻并蒂莲花的美丽,“水月精魂”比喻莲花的清丽脱俗,“风花情性”比喻莲花的柔美与多情。
  • 拟人:如“露娇痴”赋予露水以生命和情感,“两面红妆倚一枝”赋予莲花以人的姿态。
  • 对仗:如“水月精魂同结愿,风花情性合相思”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并蒂莲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以及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诗人借花抒怀,将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展现了诗歌的独特魅力。

意象分析:

  • 并蒂莲花:象征着美好与和谐,同时也隐喻着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思念。
  • 水月精魂:象征着清丽脱俗,赋予莲花以灵性和情感。
  • 风花情性:象征着柔美与多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耶溪新绿露娇痴”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春天的溪流 B. 夏天的荷花 C. 秋天的落叶 D. 冬天的雪景

  2. “两面红妆倚一枝”中的“红妆”比喻了什么? A. 美丽的女子 B. 并蒂莲花 C. 红色的衣服 D. 红色的花朵

  3. 诗中的“六郎”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诗人的朋友 C. 诗人的爱人 D. 历史人物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万里的《小池》:通过描绘小池边的景物,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赤壁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沈周的《并蒂莲花》与杨万里的《小池》: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但沈周的诗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而杨万里的诗则更加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沈周诗集》:收录了沈周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沈周的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古代诗歌的内涵。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烟雨楼 晓发嘉兴府 同刘朋山游湖边作 同陈明叔游湖作 题吴梅庵和靖索句图 书考 寿实斋侍郎王先生 摄事华亭归舟口占 入京 七夕呈坐间诸友时留平江宿和靖书院次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爿字旁的字 乚字旁的字 川字旁的字 母舌 徯落 货易 唯妙唯肖 文武皇皇 腰围 爽然自失 血字旁的字 雕章绘句 包含屣的成语 冬假 覆去翻来 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