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2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23:38
绝顶耸苍翠,清湍石磷磷。
先生晦其中,天子不得臣。
心灵栖颢气,缨冕犹缁尘。
不乐禁中卧,却归江上春。
潜驱东汉风,日使薄者醇。
焉用佐天子,特此报故人。
人知大贤心,不独私其身。
弛张有深致,耕钓陶天真。
奈何清风后,扰扰论屈伸。
交情同市道,利欲相纷纶。
我行访遗台,仰古怀逸民。
矰缴鸿鹄远,雪霜松桂新。
江流去不穷,山色凌秋旻。
人世自今古,清辉照无垠。
在高山之巅,苍翠的树木耸立,清澈的溪流在石头上欢快流淌。先生隐居于此,高人不屑于为天子效力。心灵寄托于浩然正气,身披官服也如同尘土。对禁苑中的生活没有乐趣,宁愿回归江边的春光。潜藏着东汉的风范,日子使得薄情之人变得醇厚。又何必辅助天子,唯此是为了回报故人。人们都知道大贤之心,不仅仅是为自己。张弛自有深意,耕耘钓鱼,陶醉于自然的真实。可惜清风之后,纷纷扰扰的议论屈伸。交情如同市道,利益与欲望交织。我来探访遗址,仰望古人怀念隐士。远射的弓箭追逐鸿鹄,雪霜映衬下的松桂显得格外清新。江流不息,山色在秋天的天空下显得更加深邃。人世间的变迁自古至今,清辉洒满无垠的天地。
权德舆(约730-799年),唐代诗人,字季长,号东峰,生于今湖北。权德舆以山水诗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此诗创作于权德舆隐居的时期,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隐士生活的赞美,体现了他对大贤之心的思考,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政治与个人理想的冲突与挣扎。
《严陵钓台下作》是一首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诗作,权德舆通过描绘高山、清流、隐士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倦。诗开头以“绝顶耸苍翠”展现了自然的壮丽,清澈的溪流如同诗人的心境,流淌着清新与纯净。
作者自喻为“先生”,并且强调不愿意为天子效力,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他的心灵寄托于浩然之气,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诗中提到的“缨冕犹缁尘”,则暗示着对官位的轻视,认为不应被物质束缚。
中间部分,权德舆表达了对交情的看法,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充满利益的纠缠。在美好的自然中,诗人感受到了一种超脱与自由,回归自然的生活是他心灵的归宿。结尾部分,诗人展现了江流与山色的永恒,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比隐士与官场的生活,传达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示了他非凡的情操与深刻的思考。诗的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深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倦,反映出一种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友情的珍视。通过自然的描绘,展示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诗中提到的“绝顶”指的是:
A. 高山的顶端
B. 大海的深处
C. 城市的中心
D. 田野的边缘
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
A. 渴望
B. 厌倦
C. 忽视
D. 赞美
“耕钓陶天真”中“陶”字意思是:
A. 研究
B. 陶醉
C. 陶器
D. 陶土
答案: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严陵钓台下作》的艺术魅力与历史背景,同时也能在互动学习中巩固诗词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