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9:54
禽兽纵横鬼魅多,人间岐路总差讹。
当时缄口终无语,天理民彝竟若何。
这首诗表达了人间的困扰与迷惑,仿佛禽兽横行,鬼怪肆虐,人们在岐路上总是出现错误。当时人们选择沉默,最终却无法发声,那么天理和民俗又将如何呢?
诗中提到的“天理”和“民彝”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道德和法律的重视,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与义务。孟子的思想强调仁义,诗中则展现了对当下社会的批判,呼唤对真理和道德的追求。
作者介绍:陈普,宋代诗人,字宗宪,号青山,擅长诗词,尤其是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关注社会现实,抒发对人间疾苦的关怀。
创作背景:诗作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思想碰撞的时期,士人常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刻反思与批判,陈普也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思索。
《孟子·孟子好辩》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通过“禽兽纵横”和“鬼魅多”的描绘,诗人将社会的不安与混乱形象化,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迫感。这种描写不仅是对外界环境的反映,更是对人内心恐惧与无力感的体现。
此外,诗中提到的“岐路”和“缄口”,则更进一步表达了人在面对选择时的迷惘与无奈。诗人通过对沉默的批判,揭示出人们对真理的追求与对社会不公的无声抗争。而最后的“天理民彝竟若何”,则是对未来的无奈与恐惧的呼问,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力量,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性、道德与社会的深度关注,突显了其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社会混乱与人性无奈,强调对道德与真理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未来的忧虑。
诗词测试:
诗中“禽兽纵横”主要象征什么?
“岐路”在诗中代表什么?
诗人对“缄口”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