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1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19:28
材用由来为世储,诸贤遭际定何如。可怜憔悴风尘底,付与荆州数鲫鱼。
自古以来,人才都是为社会储备的,各位贤士的遭遇究竟如何呢?可惜他们在风尘中憔悴不堪,最终只能像荆州河中的鲫鱼一样被数计。
王鹏运(1849-1904),字幼霞,号半塘,晚号鹜翁,清代词人。他的词作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多抒发个人感慨和对时世的忧虑。这首诗是他在辛未年(1871年)参加礼部考试后,与张之洞、潘祖荫等名士在龙树院聚会时所作。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普遍遭遇和不满。在清代,科举考试是士人晋升的主要途径,但考试制度的不公和官场的腐败使得许多有才能的士人难以得到应有的地位和待遇。诗中的“材用由来为世储”表达了士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而“诸贤遭际定何如”则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比士人的才能与他们的实际遭遇,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批判。首句“材用由来为世储”肯定了士人的才能和价值,认为他们是社会的宝贵财富。然而,接下来的“诸贤遭际定何如”却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这些有才能的士人在现实中的遭遇究竟如何?诗的最后两句“可怜憔悴风尘底,付与荆州数鲫鱼”用生动的比喻揭示了士人在世俗纷扰中的无奈和被轻视的境遇。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士人遭遇的同情。通过对比士人的才能与他们的实际遭遇,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士人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普遍心态。
诗中的“材用”指的是什么? A. 木材 B. 人才 C. 材料 D. 财富
诗中的“荆州数鲫鱼”比喻什么? A. 丰富的鱼类资源 B. 士人的才能 C. 士人的被轻视 D. 士人的遭遇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赞美士人的才能 B. 批判社会不公 C. 描述士人的生活 D. 赞美士人的遭遇
答案:1. B 2. C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