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2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29:32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
郑愔 〔唐代〕
御跸下都门,军麾出塞垣。
长杨跨武骑,细柳接戎轩。
睿曲风云动,边威鼓吹喧。
坐帷将阃外,俱是报明恩。
将军的车队从都城出发,军队的旗帜高高飘扬越过边境。
高大的杨树映衬着武骑,细长的柳树连接着戎马的车辕。
明智的指挥使风云变幻,边疆的威武伴随着鼓声和号角的喧闹。
坐在帷帐中的将军,都是为了报答明恩而来。
郑愔,唐代诗人,字景仁,号云阳,生于唐玄宗时期。他的诗歌以五言及七言绝句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描写边塞和军旅题材。
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正值国家强盛、边疆安定之时。张仁亶是当时的一位重要军事将领,诗人以此诗表达对其出征的祝福和对国家的期望。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壮丽的军队出征场景,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待与对将领的赞美。首句“御跸下都门”直接点明了出发的地点,给人以庄重的感觉;而“军麾出塞垣”则将焦点转向了军队,展现出一种士气昂扬的状态。
接下来的“长杨跨武骑,细柳接戎轩”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杨柳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力量的象征,暗示了边疆的繁荣与安宁。
“睿曲风云动,边威鼓吹喧”两句则更进一步,展示了指挥官的智慧与军事力量的结合,鼓声与号角的喧闹展现出出征的气氛,恰如其分地描绘出一种气势磅礴的场面。
最后一句“坐帷将阃外,俱是报明恩”,诗人以“明恩”作为收尾,强调了对国家和皇帝的忠诚与感恩之情,整首诗在豪迈中流露出深情,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表达了对将领张仁亶出征的祝福与对国家未来的期望,突显了对皇权的忠诚和对军旅生活的热爱。
诗中提及的“御跸”指的是什么?
“长杨跨武骑,细柳接戎轩”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