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9:3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9:30:58
《西江月(十二之七)》
作者:张伯端 〔宋代〕
雄里内含雌质,负阴抱却阳精。
两般和合药方成。点化魄纤魂胜。
信道金丹一粒,蛇吞立变龙形。
鸡餐亦乃化鸾鹏。飞入真阳清境。
这首诗表达了阴阳相合的哲理,雄性中蕴含着雌性的精髓,承载着阴的特质却又包容了阳光的精华。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炼制出完美的药方,点化出更为细腻的灵魂。信仰道家,服用一粒金丹,便能让蛇蜕变成龙,意味着从平凡到非凡的转变。即便是吃鸡的,也能化身为凤凰,飞入至高无上的理想境界。
张伯端,宋代著名道士,因其精通道教哲学和炼丹术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道教的思想与修炼,表现出深厚的哲理基础。
《西江月》系列诗作反映了作者对道教哲学的深入思考,尤其是阴阳和合的思想。创作时,正值宋代社会动荡,张伯端通过诗词表达了对和谐与超脱的向往。
《西江月(十二之七)》是一首高度哲理化的诗作,体现了张伯端对道教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法则的反思。全诗以阴阳和合为主题,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意象,展现了灵魂的升华和生命的转化。开头两句“雄里内含雌质,负阴抱却阳精”,便揭示了阴阳的辩证关系,强调了相互依存的哲理。在道教文化中,阴与阳不是对立的,而是彼此成就、相辅相成的。
接下来的句子通过炼丹的隐喻,表现了修道者追求精神升华的过程。金丹不仅仅是一粒药物,更是道家追求的智慧与真理的象征,蛇与龙的比喻则进一步深化了由平凡到非凡的蜕变。最后,鸡餐化为鸾鹏,飞入真阳清境,展现了个人修炼的最终目标——超脱世俗,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与深邃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和谐而高远的境界,充分体现了道教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
整首诗歌围绕阴阳和合、灵魂升华的主题展开,传达了道教追求的理想境界与精神追求,体现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金丹”象征什么?
填空题:诗中“蛇吞立变__”表达了修行带来的变化。
判断题:诗歌的主题是表现阴阳和合的哲理。(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