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舟中夜起》

时间: 2025-07-27 10:08:45

诗句

微风萧萧吹菰蒲,开门看雨月满湖。

舟人水鸟两同梦,大鱼惊窜如奔狐。

夜深人物不相管,我独形影相嬉娱。

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挂柳看悬蛛。

此生忽忽忧患里,清境过眼能须臾。

鸡鸣钟动百鸟散,船头击鼓还相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0:08:45

原文展示:

舟中夜起
作者: 苏轼 〔宋代〕

微风萧萧吹菰蒲,
开门看雨月满湖。
舟人水鸟两同梦,
大鱼惊窜如奔狐。
夜深人物不相管,
我独形影相嬉娱。
暗潮生渚吊寒蚓,
落月挂柳看悬蛛。
此生忽忽忧患里,
清境过眼能须臾。
鸡鸣钟动百鸟散,
船头击鼓还相呼。

白话文翻译: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芦苇,
我开门望去,雨后明月挂满湖面。
船上的人和水鸟共享梦境,
大鱼惊慌地逃窜,像奔跑的狐狸。
夜已深,世事无人打扰,
我独自陪伴自己的身影嬉戏。
暗潮在沙洲上涌动,吊着寒蚯蚓,
落月挂在柳树上,看那悬挂的蜘蛛。
此生浑浑噩噩忧虑不断,
清晰的境界一晃而过。
鸡鸣声起,钟声响起,百鸟纷纷散去,
船头敲击着鼓声,彼此呼唤。

注释:

  • 菰蒲:水生植物,常生于湖泊。
  • 舟人:指在船上生活或工作的水手。
  • 水鸟:生活在水边的鸟类,象征自然的和谐。
  • 大鱼:象征生命的活力。
  • 寒蚓:暗示生命的微弱与艰难。
  • 清境:指宁静的环境。
  • 鸡鸣钟动:暗指清晨的景象,万物苏醒。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哲学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作品以豪放、洒脱著称,诗歌中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创作背景:
《舟中夜起》创作于诗人晚年时,正值他身处政治风波和个人困境之中。诗中表达了他在困境中寻求内心宁静的心路历程。

诗歌鉴赏:

《舟中夜起》展现了苏轼在夜晚独自划船时的思考与感悟。开篇以微风吹拂的景象引入,描绘出一幅宁静的夜景,营造出一种恬淡悠然的氛围。随着对舟人和水鸟的描写,诗人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反映出一种超脱的境界。

接下来的描写中,通过大鱼的逃窜,暗示生命的脆弱与不安。夜深人静时,诗人享受着与自己影子的嬉戏,表露出一种孤独但又宁静的心态。诗的后半部分,随着暗潮的涌动和落月的悬挂,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逐渐深入,表达了他对生命、忧虑和清境的感悟。

结尾部分,鸡鸣声与钟声的交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继续,带有一种回归现实的情感。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洞察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他既有哲理性又富有诗意的创作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微风萧萧吹菰蒲:描绘了夜晚温柔的风与水边植物的轻轻摇曳,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2. 开门看雨月满湖:诗人开门望向湖面,雨后明月的映照,展现了清新悦目的夜景。
    3. 舟人水鸟两同梦:象征着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舟人和水鸟如同共享梦境。
    4. 大鱼惊窜如奔狐:通过比喻,描绘生命的脆弱与不安。
    5. 夜深人物不相管:夜晚深沉,世事无扰,诗人独自享受宁静。
    6. 我独形影相嬉娱:表达了孤独中自得其乐的心态。
    7. 暗潮生渚吊寒蚓:暗潮象征着潜在的忧虑与生命的脆弱。
    8. 落月挂柳看悬蛛:描绘了静谧的夜晚,落月和柳树的景象,象征着生命中的细微之处。
    9. 此生忽忽忧患里:诗人表达了人生的忧虑与不安。
    10. 清境过眼能须臾:美好的境界转瞬即逝,反映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11. 鸡鸣钟动百鸟散:晨起时万物复苏,暗示生活的常态。
    12. 船头击鼓还相呼:最后的击鼓声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呼应与联系。
  • 修辞手法

    • 比喻:大鱼逃窜如奔狐,生动形象。
    • 拟人:舟人和水鸟同梦,赋予自然以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整体结构上,诗句之间形成和谐的对称。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的独处中,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忧虑,展现了一种人我合一的境界。

意象分析:

  • 微风:象征着自然的轻柔与宁静。
  • :象征着清明的思考与情感的寄托。
  • :象征着人生旅途与孤独的心境。
  • :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脆弱。
  • :象征柔美与脆弱的生命。
  • 鸡鸣:象征新的开始与生活的常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的开头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A. 大雨倾盆
    B. 微风吹拂
    C. 烈日炎炎

  2. 诗中提到的“水鸟”代表了什么?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生命的危险
    C. 孤单的旅程

  3. “鸡鸣钟动百鸟散”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夜的结束与晨的开始
    B. 人与自然的分离
    C. 生命的消逝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思考。
  • 王维《鹿柴》: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舟中夜起》与李白的《夜泊牛津》都以夜晚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但苏轼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孤独,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人生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苏轼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宋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伴竹轩偶咏 和静照诗韵 初夏寄题隆兴寺禅房 送杨虚楼还任饶阳 盱眙山馆 雪夜袭虏 送安溪先生给假归里 冈山树色 江城即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爻字旁的字 同龄 齊字旁的字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包含樵的词语有哪些 担纲 令闻令望 蛮横无理 黑甜一觉 解救 羊字旁的字 爪字旁的字 趐怒 包含喉的词语有哪些 球路带 从容应对 虎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