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杂咏一百首·毛遂》

时间: 2025-07-28 10:23:55

诗句

两国争衡际,诸君袖手观。

群然着珠履,谁肯捧铜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0:23:55

原文展示:

两国争衡际,诸君袖手观。
群然着珠履,谁肯捧铜盘。

白话文翻译:

在两国争夺权力的关键时刻,大家却只是袖手旁观。那些身穿珠履的人,谁愿意来捧这个铜盘呢?

注释:

  • “两国争衡际”:指两国在权力、利益等方面的争夺时刻。
  • “诸君袖手观”:“诸君”指的是众人,“袖手观”意为袖手旁观,不参与其中。
  • “群然着珠履”:指穿着华丽的珠履的人,象征富贵或权势的象征。
  • “谁肯捧铜盘”:铜盘在这里可能象征着某种需要帮助或支持的事务,暗指没人愿意参与或支持。

典故解析:

该诗提到的“毛遂”是一个典故,源于《史记·平原君赵奢列传》。毛遂是平原君的门徒,曾在赵国与燕国的交往中主动出击,表现出不甘于人后、勇于担当的精神。诗中借用这一典故,反映了在国家利益争夺的关键时刻,许多人选择了回避和袖手旁观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伯温,号青山,宋代诗人,曾任职于政府,有较高的文学造诣。他的作品多以豪放、激昂著称,常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内忧外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两国争斗的场景,呼唤人们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反映出对现实的不满与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开头的“两国争衡际”,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背景,揭示了国家之间的争斗。接下来的“诸君袖手观”,则表现出一种对旁观者的不满,暗含对于当下人们冷漠态度的批评。

诗中的“群然着珠履”,通过描绘美丽的外表,隐喻那些只重视表面而不愿意承担责任的人。最后一句“谁肯捧铜盘”,则是对人们缺乏担当精神的感叹,铜盘象征着需要被支持的事务,却无人愿意伸出援手。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上激烈,既有对国家局势的关注,也反映出诗人对社会责任感的强烈呼唤。通过对比“珠履”和“铜盘”,诗人巧妙地揭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两国争衡际”:描绘了一个紧张的局势,表明国家之间的竞争。
    • “诸君袖手观”:批评那些对争斗漠不关心的人们,强调旁观者的不作为。
    • “群然着珠履”:暗示那些光鲜亮丽但内心空洞的人,对社会问题的不在乎。
    • “谁肯捧铜盘”:表现出一种失落感,指向人们对责任的逃避。
  • 修辞手法

    • 对仗:开头与结尾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珠履与铜盘的对比,象征了不同社会角色的态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呼唤人们应当积极参与国家事务,而不是选择冷漠旁观。

意象分析:

  • 珠履:象征富贵、权势,但也反映出内心的空虚和对现实的漠视。
  • 铜盘:象征需要关注和支持的事务,表达出一种被忽视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两国争衡际”中的“争衡”是什么意思?

    • A. 争夺利益
    • B. 争斗
    • C. 争取和平
  2. “诸君袖手观”的意思是什么?

    • A. 参与争斗
    • B. 袖手旁观
    • C. 积极调解
  3. 诗中“谁肯捧铜盘”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人们责任感的失望
    • B. 对铜盘的喜爱
    • C. 对珠履的赞美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刘克庄《毛遂》李白《将进酒》:两者都表现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但李白更多的是豪情壮志,呼唤人们勇敢面对,而刘克庄则强调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反映出对现状的批判与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毛遂自荐的历史与文化》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圩田二首 送简寿玉主簿之官临桂二首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 其八 赠写真水监处士王温叔 寒食对酒 翠樾亭前莺巢 水西野店皆不著宿夜抵石山虚 暮热游荷池上五首 新晴东园晚步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皮字旁的字 畸重畸轻 六出冰花 方字旁的字 发源地 偃武崇文 提手旁的字 行比伯夷 延捺 当开头的成语 辵字旁的字 模样 受制于人 矿票 殳字旁的字 包含饮的词语有哪些 截镫留鞭 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