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2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20:08
汉唐科目各招延,中者端如拾芥然。
明水赋曾拘八韵,大廷策亦限三篇。
窃窥古调谐轩律,留取高吟和舜弦。
圣代作人添舍法,祝君走马止三年。
汉朝和唐朝的科举考试各有所长,成功者如同捡起芥草般容易。明代的赋体限制了八个韵脚,而大庭的策论也仅限于三篇。暗自窥探古代的音律调和,愿能留下一曲高歌来和韵舜的琴声。愿在这个圣明的时代,做人才会增加新的作法,祝你骑马奔走,止步在三年之内。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仪,号石泉,南宋时期的重要诗人。他生活在南宋时期,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历史,作品多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刘克庄诗风豪放,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本诗写于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对古代科举制度的思考及对当时社会的批判。通过对古代和当代科举的对比,展现了对人才选拔的期待和对现状的忧虑。
《答王与立上舍》是一首反映科举制度与个人理想的诗作。诗中开篇通过对汉唐时代科举的称赞,表达出对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认可与向往,认为当时成功者的机会较多,如同“拾芥”一般容易。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明代的赋体和策论的限制则让这个过程变得艰难,诗人对此感到无奈。
接着,诗人转向对古代音乐的向往,提到希望能高歌和谐,表达了对古代艺术的赞美以及对现代艺术的失落感。最后,诗人在祝福中提到“走马止三年”,既是对朋友的期许,也隐含了对个人理想实现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示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崇敬与对现实的失望,深刻反映出其对人才选拔制度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刘克庄在这首诗中,并不仅仅是表达个人情感,更是在为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呼吁。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古代科举制度的认可与对现代制度的失望,表达了对文化传统的向往与对未来的期待。通过对比与象征,传达出对社会人才选拔制度的深刻思考。
汉唐时代的科举考试在诗中被比喻为何?
A. 拾芥
B. 拾米
C. 拾果
诗中提到的“舜弦”象征什么?
A. 现代音乐
B. 高雅的文化
C. 战争的乐器
刘克庄生活在哪个时期?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