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39: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39:25
稽山行
作者:陆游
稽山何巍巍,浙江水汤汤,
千里亘大野,勾践之所荒。
春雨桑柘绿,秋风粳稻香。
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
陂放万头鸭,园覆千畦姜。
舂碓声如雷,私债逾官仓。
禹庙争奉牲,兰亭共流觞。
空巷看竞渡,倒社观戏场。
项里杨梅熟,采摘日夜忙,
翠篮满山路,不数荔枝筐,
星驰入侯家,那惜黄金偿。
湘湖蓴菜出,卖者环三乡。
何以共烹煮,鲈鱼三尺长。
芳鲜初上市,羊酪何足当。
镜湖滀众水,自汉无旱蝗。
重楼与曲槛,潋灩浮湖光。
舟行以当车,小繖遮新妆。
浅坊小陌间,深夜理丝簧。
我老述此诗,妄继古乐章
恨无季札听,大国风泱泱。
这首诗描绘了稽山的巍峨和浙江水域的浩荡,展现了勾践曾经的荒凉之地如今的繁荣景象。春雨滋润着桑树和柘树,秋风中散发着稻米的香气。每个村庄都在捕捉蟹子,四处可以见到渔梁。水塘里放养着成千上万的鸭子,园中种满了姜。舂米的声音如雷鸣,私下的债务超过了官方的仓库。禹庙里争着奉献祭品,兰亭上共饮流觞。空荡的街巷里看竞渡,社日倒过来看戏场。项里的杨梅已成熟,采摘的人日夜忙碌,翠绿的篮子满山路,荔枝筐更是数不胜数。星星般飞驰到侯家,哪里还在乎黄金的交换。湘湖的蓴菜上市,卖者环绕三乡。怎么能一起烹煮呢,鲈鱼三尺长。初上市的美味,羊酪又算得了什么。镜湖的水汪汪,自汉代以来没有旱灾和蝗灾。重楼和曲槛,湖面上波光潋滟。船行如车,小伞遮住了新妆。浅阡小陌之间,深夜里理丝弦。我年老了写下此诗,妄想续写古人的乐章,恨不能听到季札的乐音,大国风气浩浩荡荡。
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著称,常表达爱国情怀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势日衰之际,诗中蕴含了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繁荣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稽山行》是一首描绘故乡自然风光与乡村生活的诗,诗中通过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南宋时期的农业繁荣与民众的生活状态。诗的开头描绘了稽山的巍峨与浙江水的浩荡,透出一种壮美的自然景观与历史的厚重感。随着诗意的展开,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春雨滋润下的生机勃勃和秋风中丰收的喜悦,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农村生活画面。
在诗的中段,陆游通过对各类农事活动的描写,表现了乡村的繁忙与富饶,尤其是“舂碓声如雷,私债逾官仓”,不仅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的活跃,也透露出社会的复杂与民生的困苦。后半部分则通过描写湘湖的美景与市场的热闹,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而又自然,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陆游对家乡深厚的情感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在充满乡土气息的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古代文化的追溯与对历史的感慨,体现了诗人那种既怀旧又充满希望的复杂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把舟行比作车行)、拟人(用“舂碓声如雷”生动描绘劳动的场景),以及对仗(如“春雨桑柘绿,秋风粳稻香”),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与乡村生活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困扰,展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憧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稽山行》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陆游
C. 杜甫
D. 李白
诗中提到的“万头鸭”指的是什么?
A. 鸭的数量
B. 一种菜肴
C. 田间活动
D. 乡村娱乐
“春雨桑柘绿,秋风粳稻香”中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我老述此诗,妄继古乐章”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A. 自信
B. 怀旧
C. 忧伤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