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4:57
过武昌县作
作者: 汪全泰 〔清代〕
鸡鸣关外绿波平,
樊口潺湲水气明。
疏柳不知陶侃宅,
乱鸦遥下吕蒙城。
兴亡一塔山城晚,
老病扁舟水国晴。
欲上南楼啸明月,
飘摇书剑愧平生。
在鸡鸣关外,绿波荡漾显得平静,
樊口的溪水潺潺流淌,水气清明。
稀疏的柳树不知陶侃的故居,
纷乱的乌鸦远远地飞向吕蒙的城池。
一塔山城在兴亡之间,傍晚时分显得格外苍凉,
我这老病的扁舟在水乡的晴空中摇荡。
我想登上南楼对着明月狂啸,
但心中书剑飘摇,愧对我平生的追求。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汪全泰,清代诗人,生平多任职于地方,曾游历各地,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历史为题材,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游历武昌之际,诗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宁静,激发了对过往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慨。
汪全泰的《过武昌县作》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自然情景的诗。诗人在游历武昌时,面对静谧的湖泊和悠久的历史,不禁感慨万千。首联“鸡鸣关外绿波平”,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清晨的阳光照耀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带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接下来的描写中,潺潺流动的溪水和疏落的柳树,折射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反思。
而后两联则渐渐引入历史的沉重感,提到陶侃的故居和吕蒙城,暗示了历史的兴亡与人事的变迁。诗人通过这些历史典故,传达出对过往英雄的敬仰和对当下无奈的感叹。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高歌明月的豪情,但又因自身的老病与无力而感到愧疚,从而反映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历史的沉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的沉思与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过往英雄的敬仰与自身命运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过武昌县作》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汪全泰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陶侃”是哪一时代的名将?
A. 汉朝
B. 三国
C. 东晋
D. 隋朝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历史的沉思与个人理想的追求
C. 对爱情的思考
D. 对亲情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过武昌县作》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