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治亭寓目》

时间: 2025-05-12 22:14:14

诗句

百尺孤亭落照间,六朝遗迹草斑斑。

荣华有尽英雄去,江水无穷鸥鹭闲。

商女晚来犹自唱,行人春尽不知还。

故园遥在三江外,烟树微茫独倚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22:14:14

原文展示:

治亭寓目 袁凯 〔明代〕

百尺孤亭落照间,六朝遗迹草斑斑。 荣华有尽英雄去,江水无穷鸥鹭闲。 商女晚来犹自唱,行人春尽不知还。 故园遥在三江外,烟树微茫独倚阑。

白话文翻译:

百尺高的孤亭坐落在落日余晖之间,四周是六朝遗留下来的斑驳古迹和杂草。 荣华富贵终有尽头,英雄人物也已逝去,而江水却无穷无尽,鸥鹭在悠闲地飞翔。 商女到了傍晚还在独自歌唱,行人在春天结束时却不知道回家。 我的故乡远在三江之外,烟雾缭绕的树木隐约可见,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百尺孤亭:形容亭子高大而孤独。
  • 六朝遗迹:指历史上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留下的遗迹。
  • 草斑斑:形容草地上斑驳的痕迹。
  • 荣华有尽:指荣华富贵终有尽头。
  • 江水无穷:比喻江水永恒不断。
  • 鸥鹭闲:形容鸥鹭悠闲自在。
  • 商女:指卖唱的女子。
  • 行人:指旅人。
  • 故园:指诗人的故乡。
  • 三江外:指远离三江(具体指哪三条江,有多种说法)的地方。
  • 烟树微茫:形容远处的树木在烟雾中隐约可见。

典故解析:

  • 六朝遗迹:六朝时期的文化和建筑遗迹,常被用来表达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 荣华有尽:引用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荣华富贵,不可长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袁凯在游历或居住在某地时,目睹六朝遗迹,感慨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从而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孤亭、遗迹、江水、鸥鹭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荣华有尽英雄去”一句,既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而“江水无穷鸥鹭闲”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自然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最后两句“故园遥在三江外,烟树微茫独倚阑”更是将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推向高潮,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尺孤亭落照间”:描绘了一个高大而孤独的亭子,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孤寂。
  2. “六朝遗迹草斑斑”:遗迹上的草木斑驳,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时间的流逝。
  3. “荣华有尽英雄去”:荣华富贵终有尽头,英雄人物也已逝去,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4. “江水无穷鸥鹭闲”:江水永恒不断,鸥鹭悠闲自在,通过对比突出了自然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
  5. “商女晚来犹自唱”:商女到了傍晚还在独自歌唱,可能是在表达对过往时光的留恋。
  6. “行人春尽不知还”:行人在春天结束时却不知道回家,可能是在表达对离乡背井的无奈。
  7. “故园遥在三江外”:诗人的故乡远在三江之外,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8. “烟树微茫独倚阑”:远处的树木在烟雾中隐约可见,诗人独自倚靠在栏杆上,表达了一种孤独和思乡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荣华有尽”与“江水无穷”的对比,突出了人生的短暂和自然的永恒。
  • 拟人:“鸥鹭闲”赋予了鸥鹭悠闲自在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荣华有尽”与“江水无穷”,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自然永恒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亭:象征孤独和寂寞。
  • 六朝遗迹:象征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 江水:象征永恒和不断。
  • 鸥鹭:象征悠闲和自在。
  • 商女:象征过往的时光和留恋。
  • 行人:象征离乡背井的无奈。
  • 故园:象征对故乡的思念。
  • 烟树:象征遥远和模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荣华有尽英雄去”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荣华富贵的向往 B. 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C.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D. 对自然永恒的赞美

  2. “江水无穷鸥鹭闲”中的“无穷”和“闲”分别象征什么? A. 永恒和忙碌 B. 短暂和悠闲 C. 永恒和悠闲 D. 短暂和忙碌

  3. 诗的最后两句“故园遥在三江外,烟树微茫独倚阑”表达了什么? A. 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B. 对历史的感慨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人生的无奈

答案:1. C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袁凯《治亭寓目》与杜甫《登高》: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但袁凯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袁凯《治亭寓目》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两者都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思考,但王之涣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袁凯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感皇恩(中吕宫) 芳草渡/系裙腰 更漏子(流杯堂席上作·林钟商) 临江仙(高平调) 苏幕遮(般涉调) 木兰花/玉楼春 其二 生查子 离亭宴(公择别吴兴·般涉调) 木兰花(送张中行·般涉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诬拿 贝字旁的字 癶字旁的字 快言快语 举要治繁 折文旁的字 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抬脚动手 包含抒的词语有哪些 生鬼 真祠 额设 曰字旁的字 辰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白手空拳 匡扶 离本趣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