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7:36
原文展示:
白下西风吹夜凉,五湖秋草着微霜。 千家砧杵初凌乱,独客关山正渺茫。 归去定应残腊尽,飘零犹幸此身强。 丹阳郭里盈樽酒,且为侯芭发醉狂。
白话文翻译:
夜晚的西风吹来凉意,五湖的秋草上覆盖着薄霜。 千家万户的砧杵声初起,显得凌乱,而我这个孤独的旅人,面对关山,心中感到无比渺茫。 回家的日子定在腊月末,虽然漂泊,幸好我身体还强健。 在丹阳城外,酒杯满溢,我为侯芭尽情地发泄醉意和狂放。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凯,明代诗人,字景文,号海叟,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袁凯在从京师(今北京)归途中,经过丹阳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在归途中的孤独感受和对家乡的思念,同时也展现了他在旅途中的豪放不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夜的凉风、微霜、砧杵声和关山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孤独旅人的心境。诗中“白下西风吹夜凉”一句,既描绘了秋夜的凉爽,又隐含了作者的孤寂。“千家砧杵初凌乱”则通过砧杵声的凌乱,反映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迷茫。而“归去定应残腊尽”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归家的期待,同时也透露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最后两句“丹阳郭里盈樽酒,且为侯芭发醉狂”,则展现了作者在旅途中的豪放和洒脱,通过饮酒来释放内心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孤独和归乡。通过描绘秋夜的凉爽和孤独旅人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对归家的期待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同时,通过饮酒来释放内心的情感,展现了作者的豪放和洒脱。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白下西风吹夜凉”中的“白下”指的是哪里? A. 南京 B. 北京 C. 上海 D. 杭州
诗中“千家砧杵初凌乱”中的“砧杵”指的是什么? A. 捣衣用的石板和棒槌 B. 做饭用的锅和铲 C. 写字用的笔和纸 D. 打仗用的刀和剑
诗中“归去定应残腊尽”中的“残腊”指的是什么? A. 农历年末 B. 农历年初 C. 农历年中 D. 农历月末
诗中“丹阳郭里盈樽酒”中的“丹阳”指的是哪里? A. 江苏丹阳 B. 浙江丹阳 C. 安徽丹阳 D. 山东丹阳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