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0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09:39
家传岂有枕中方,敢向尧朝议大章。
难入高贤真率社,且寻童子钓游乡。
有西畴事咨衡宇,无北山移诮草堂。
独恨才衰诗不进,傥容摘艳更薰香。
这家传的诗书,哪里有像枕头中那样的完美,敢在尧舜之治时讨论高深的道理?
难以进入高明贤人的社团,倒不如去寻访乡间的童子钓鱼。
有西边的田地事宜咨询那衡宇,无北山的移居来讥讽草堂。
唯有惋惜自己的才华衰退,诗歌无法进展,倒希望能采摘艳丽的花朵,来增加香气。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晦,号警斋,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他的诗风沉稳、典雅,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面对时代的困扰与个人的才华受限,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刘克庄在《和警斋侍郎二首》中展现了他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的前两句通过“家传岂有枕中方”及“敢向尧朝议大章”,提出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诗人用对比来表现自我对当下环境的不满与对古代贤人的崇敬。他认为自己无法融入贤士的团体,反而宁愿去乡间钓鱼,显示出一种自我放逐的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有西畴事咨衡宇,无北山移诮草堂”,则用地理意象表达出对乡土的依恋,西边的田地和北山的草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含对外界评价的无所谓。
最后两句“独恨才衰诗不进,傥容摘艳更薰香”,诗人感叹自己才华衰退,无法在诗歌上取得进展,但仍希望通过“摘艳”来增添生活的芬芳,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美好事物的寻求和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理想的追求,也深刻反映了他在现实困境中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提到的“尧朝”指的是哪个时代的统治者?
A) 夏朝
B) 商朝
C) 尧帝时代
D) 唐朝
“傥容摘艳更薰香”中“傥容”意为:
A) 一定
B) 假如
C) 可能
D) 一旦
诗人对“高贤”的看法是:
A) 追求
B) 鄙视
C) 崇敬
D) 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