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59:52
唐宋之间五十祀,六姓一十四天子。
一镇东南屹然峙,乃与五代相终始。
夹马营,真人生。
华山隐者堕驴笑,天下从今始太平。
翩然卷甲输归诚,铁券金瓯垂令名。
天意亡唐不可挽,固知神器难力征。
又况东南地势难与西北争,后来南渡嗟何成。
谋国岂合学孤注,竖儒乃议勤王兵。
君王智略济神武,与民休息成乐土。
莽莽中原纷弈棋,烽火漫天震鼙鼓。
六桥风月圣湖烟,百万生灵独安堵。
怜才一事更可人,足使孤寒皆气吐。
司勋毷氉一青衫,文绮蒲轮来幕府。
钱塘祠宇肃清高,灵气英风照千古。
时清将种更儒巾,子孙世列清华谱。
兰芽瑜珥何联翩,灵运诗篇先述祖。
即今遗像俨须眉,纸上飒爽来英姿。
锦裘骏马好结束,想见江东转战时。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59:52
钱武肃王像为王裔孙若浩题
作者: 冯桂芬 〔清代〕
唐宋之间五十祀,
六姓一十四天子。
一镇东南屹然峙,
乃与五代相终始。
夹马营,真人生。
华山隐者堕驴笑,
天下从今始太平。
翩然卷甲输归诚,
铁券金瓯垂令名。
天意亡唐不可挽,
固知神器难力征。
又况东南地势难与西北争,
后来南渡嗟何成。
谋国岂合学孤注,
竖儒乃议勤王兵。
君王智略济神武,
与民休息成乐土。
莽莽中原纷弈棋,
烽火漫天震鼙鼓。
六桥风月圣湖烟,
百万生灵独安堵。
怜才一事更可人,
足使孤寒皆气吐。
司勋毷氉一青衫,
文绮蒲轮来幕府。
钱塘祠宇肃清高,
灵气英风照千古。
时清将种更儒巾,
子孙世列清华谱。
兰芽瑜珥何联翩,
灵运诗篇先述祖。
即今遗像俨须眉,
纸上飒爽来英姿。
锦裘骏马好结束,
想见江东转战时。
这首诗回顾了唐宋之间的历史,提到五十年间,六个姓氏中有十四位天子。东南地区屹立不倒,成为五代时期的承接。夹马营中,真实的人生。华山的隐士骑驴而笑,表明从今以后,天下将开始太平。轻轻卷起铠甲,真诚地归还,铁券和金瓯都将名声传扬。天命已经决定唐朝的覆灭,这是无法挽回的,神器也难以征服。况且东南的地势很难与西北相争,后来南渡又有什么结果呢?谋国之事岂能孤注一掷,竖儒们只会议论如何勤王。君王的智慧和神武将会使民众安居乐业。茫茫的中原如同棋局,烽火漫天震动战鼓。六桥的风月,圣湖的烟雾,百万生灵却安静无事。怜惜才俊之事更能感人,足以让孤寒之人都振作起来。司勋的青衫,文绮的车轮来到幕府。钱塘的祠宇肃然高洁,灵气英风照耀千古。如今清朝的后代更是儒雅,子孙世代相承清华谱。兰芽和瑜珥的美好交融,灵运的诗篇早已述说祖先。如今的遗像气宇轩昂,纸上飒爽展现英姿。锦衣骏马的结局美好,想见江东转战的时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冯桂芬,清代人,字子皎,号仰山,江苏人。他以诗文见长,关注历史与政治,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满清统治时期,诗中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希望。
这首诗在历史的长河中,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时间为线索,回顾唐宋之间的历史,指出了东南地区的稳固。诗人通过夹马营的描写,展现了真实的人生和历史的变迁。华山隐者的笑声,暗示着对于历史的无奈与对未来的希望,表明诗人对于国家太平的渴望。
接着,诗人通过“天意亡唐不可挽”的感叹,展现了对历史命运的无奈,同时也体现了对东南地理环境的思考。诗中提到的“谋国岂合学孤注”,则强调了治理国家需要智慧和团结,而不是孤注一掷的冒险。
随着诗篇的深入,诗人描绘了烽火连天的战争场面,表现了对民生苦难的关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寄情于对后代的期望,认为清华之气将代代相传,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丰富,通过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希望,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历史的反思与未来的展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和平安定的渴望。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使得诗歌更具历史感和哲理性。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六姓”主要指哪几个姓氏?
A. 李、王、赵、刘、陈、钱
B. 朱、李、王、张、刘、钱
C. 以上皆是
“华山隐者堕驴笑”表明了诗人的什么态度?
A. 对历史的嘲讽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人生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南渡”主要是指哪个历史时期?
A. 唐朝
B. 南朝
C. 明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冯桂芬的《钱武肃王像为王裔孙若浩题》与杜甫的《春望》都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对未来的思考,前者更注重历史的变迁与地理的影响,而后者则强调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