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2:1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2:16:03
霁烟消处寒犹嫩,
乍门巷愔愔昼永。
池塘芳草魂初醒,
秀句吟春未稳。
仙源阻春风瘦损,
又燕子来无芳信。
小桃也自知人恨,
满面羞红难问。
在晴空万里的地方,寒气依然显得嫩涩;
走出门来,巷子里静悄悄的,白昼显得漫长。
池塘边的芳草,刚刚苏醒过来;
吟唱的诗句,春意尚未稳定。
仙境的源头,春风显得瘦弱而无力;
燕子飞来,却没有带来春天的消息。
小桃花心里明白人们的怨恨,
满脸的红晕让人难以启齿询问。
作者介绍:高观国,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因其诗作多描写春天和自然景观而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季,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与感慨,反映了自然界的复苏与人们心情的微妙变化。
《杏花天》一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开头几句中,晴空中的寒气与初春的嫩绿形成鲜明对比,渲染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寒意的氛围。诗中提到“池塘芳草魂初醒”,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暗示着希望与新生。
而后几句则带有一丝忧郁,尤其是“仙源阻春风瘦损”,传达出一种对春天迟迟不来的惆怅。燕子作为春天的使者,然而“又燕子来无芳信”,不仅显示了春的迟滞,还隐含了人们对于春日情感的期待与失落。
最后两句“小桃也自知人恨,满面羞红难问”,以桃花的羞涩来映射人们的情感,暗示了对爱情的渴望又夹杂着些许的无奈。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忧伤,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人们对爱情的渴求,同时也流露出对春天迟到的惆怅与无奈,反映了人们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霁烟”指的是什么?
A. 雨后晴天
B. 晴天中的烟雾
C. 烟雾消散
D. 晴天的寒气
诗中“小桃”最能象征什么?
A. 春天
B. 爱情
C. 自然
D. 友谊
诗中“又燕子来无芳信”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高兴
C. 期待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高观国的《杏花天》与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都描写春天的美丽,但前者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现,后者则强调春天的活力与欢愉。两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都有春天的象征,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