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6:35
梦醒西楼歌未罢。笑语盈盈,灯火银钩下。一晌贪欢春到夏,秋来转觉悲长夜。何事当筵频自讶?镜里堪知,华发星星价。道是酒杯何处借,珠帏高卷栏低亚。
在西楼梦醒时,歌声尚未停止。欢笑声盈盈,灯下银钩闪烁着光芒。春天过了一阵,快乐地迎来了夏天,秋天来临时却感到漫长的夜晚变得悲伤。为何在宴席上频频自我感叹?镜子中隐约可见,白发如星星般闪烁。说是酒杯在哪里借得?珠帷高卷,栏杆低矮,景致如画。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其表达的情感与古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相呼应。尤其是白发与对欢乐的追求,反映了古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悟。
作者介绍:袁克文,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生活中的美好和感伤,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这首《蝶恋花》可能写于作者的某次聚会上,表达了在欢宴之后对时光流逝的唏嘘与感慨,反映出清代文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蝶恋花》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词作,诗人通过对梦醒时分的描绘,勾勒出一种既欢快又略显悲伤的氛围。前半部分通过“梦醒西楼”引入,营造出一种梦幻与现实交织的场景。紧接着的“笑语盈盈,灯火银钩下”,则展现了宴会上的欢声笑语,灯火摇曳的美好画面。
然而,随着“春到夏”和“秋来转觉悲长夜”的转折,诗人将情感推向了高潮,展现了欢乐过后对时间流逝的惆怅。此时,秋天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衰退,长夜的悲凉也暗示着人生的无常。
“何事当筵频自讶”的疑问句,流露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与感慨,仿佛在问自己为何在这样的欢乐时刻还感到惆怅。最后以“道是酒杯何处借”结束,意在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无奈。
整首词中,袁克文巧妙地结合了欢快与哀伤,展现了清代文人对于生命、时间与欢乐的深刻思考,给人以深远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欢快与悲伤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对生命流逝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梦醒西楼歌未罢”意指什么?
诗中的“华发”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