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2:44
秋景 寒城菊自花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菊满荒城道,馀生一笑难。
地非行乐旧,花自向人寒。
风雨何登览,江山共屈蟠。
无人簪帽去,有蝶绕篱看。
此处尤堪赏,明朝已是残。
渊明生晋晚,不及禊高兰。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荒城的道路上盛开着菊花,然而剩下的生命却难以一笑而过。大地已经不再是昔日的欢乐,花儿也开始向人显得冷清。风雨中难以登高远眺,江山的景色也显得曲折而沉重。无人带着帽子来到这里,唯有蝴蝶在篱笆旁飞舞观赏。此地尤为值得欣赏,但明天一切又将残破不堪。渊明在晚年时的生活,不如在节日里高歌兰花的快乐。
作者介绍:刘辰翁,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在宋代,社会经历了较大的变迁,诗人常常借助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忧虑和对过往的追忆。此诗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创作,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此诗以菊花的盛开为引子,描绘了秋天萧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孤寂的深刻感触。诗的开头“菊满荒城道”,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菊花的盛开似乎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馀生一笑难”,则用简洁的语言道出了诗人生活的无奈与忧伤。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逐渐将视角从个人感受扩展到对自然的观察,提及风雨的无情与江山的沉重,体现出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在诗的结尾,诗人通过对陶渊明的提及,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实际生活的差距。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与作者此时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深思。整首诗情感细腻,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与清新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刘辰翁
C. 陶渊明
D. 杜甫
诗中提到的“菊”象征什么?
A. 忍耐与坚韧
B. 悲伤与失落
C. 快乐与欢笑
D. 富贵与荣华
“无人簪帽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自豪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