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4 17:0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4 17:01:00
桥低水涨过船难,旋拆船篷复旋安。未免屈蟠篷底坐,谁教君爱切云冠。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春日的船行场景:桥的高度低,水位上涨,使得船只难以通过。诗人不断地拆卸和重新安装船篷,虽然不得不屈身在船篷底下坐着,却也不由自主地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难以自拔。
此诗未涉及明显的典故,但其中“切云冠”可引申为对高远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师孟,号云溪,南宋时期的诗人,官至知府。他的诗歌多以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洁明了。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天,诗人可能是在一次泛舟游玩中,感受到自然景色的美好与舟行的艰难,从而产生了这首诗。
刘克庄的这首《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以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桥低水涨”不仅描绘了航行的艰难,也是对人生境遇的隐喻,仿佛人生道路上总有各种阻碍。诗人在拆卸和安装船篷的过程中,体现出一种无奈与坚持,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即使面对困难,也要勇敢面对,努力适应。
“未免屈蟠篷底坐”,此句中透露出一丝幽默与自嘲,诗人虽屈身于船篷下,但内心依旧渴望美好,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不曾停歇。最后一句“谁教君爱切云冠”,不仅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激发了读者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舟行的艰难与对美好理想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折射出人生的各种无奈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桥低水涨”中,水涨指的是什么?
A. 水位下降
B. 水位上升
C. 水位不变
诗中“未免屈蟠”指的是什么状态?
A. 自由自在
B. 屈身而坐
C. 站立不动
“谁教君爱切云冠”反映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现实的厌倦
B. 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C. 对自然的无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刘克庄的作品在表达上更为细腻,注重生活的真实体验,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放与理想之间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