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5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3:22
作者: 毛滂 〔宋代〕
钱塘门外西湖西,万松深处古招提。
孤塔昂昂据要会,湖光滟滟明岩扉。
道人安禅日卓午,寺外湖船沸箫鼓。
静者习静厌纷喧,游者趋欢穷旦暮。
非喧非寂彼何人,孤山诗朋良独清。
世间名利不到耳,长与梅花作主盟。
嗟我於此无一得,曾向峰前留行迹。
天涯暮景盍归来,坐对此图三太息。
在钱塘门外的西湖西边,万松树深处有一座古老的招提。
孤独的塔屹立在要道上,湖水波光粼粼映照着岩石的门扉。
道人在中午时分安静地打坐,寺外湖上的船只喧闹着笛声和鼓声。
爱好安静的人习惯了宁静,厌倦了纷扰的喧嚣,游人们追逐欢乐,直到天明暮色。
既非喧嚣也非寂静,那是什么人呢?孤山上的诗友们才是真正的清雅。
世间的名利与我无关,我愿常与梅花结下盟约。
可惜我在这里一无所获,曾经在峰前留下了行迹。
天涯的暮色,不如回去吧,坐在这里对着这幅画叹息三声。
作者介绍: 毛滂,字子美,号东洲,宋代诗人,曾任职于官府,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时代背景是政治相对稳定,文人雅士们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的生活,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美景,表达了自己对宁静与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淡漠。
《题雷峰塔南山小景》是一首描绘西湖风景的诗作,诗中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开头几句通过描绘西湖的自然景色,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清新的氛围。孤塔与湖光的对比,既有视觉上的冲击,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对道人和游人的描写,揭示出一种对纷扰世界的反思。道人安禅,游人追欢,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在提醒人们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静者和游者的生活态度各异,然而在这幅画面中,孤山上的诗朋才是最为清雅的人物,诗人更向往这样一种生活。
最后几句,诗人感慨自己在此地并没有得到什么,留下了行迹却无所获。诗人以梅花作为结盟的对象,表达了对清雅高洁的追求。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安静与喧嚣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钱塘门外西湖西,万松深处古招提。
孤塔昂昂据要会,湖光滟滟明岩扉。
道人安禅日卓午,寺外湖船沸箫鼓。
静者习静厌纷喧,游者趋欢穷旦暮。
非喧非寂彼何人,孤山诗朋良独清。
世间名利不到耳,长与梅花作主盟。
嗟我於此无一得,曾向峰前留行迹。
天涯暮景盍归来,坐对此图三太息。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诗人试图在喧闹的世间中寻求内心的宁静,同时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使得整首诗更显深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万松深处古招提”的意思是:
A. 松树深处的古老寺庙
B. 古老的招提建筑
C. 迷人的风景
答案: A
诗人通过描绘道人和游者,想表达什么?
A. 对喧嚣生活的厌倦
B. 追求名利的重要性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A
“长与梅花作主盟”中梅花的象征意义是:
A. 明媚的春天
B. 高洁与坚韧
C. 暴风雨后的彩虹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毛滂的《题雷峰塔南山小景》中,诗人借助西湖的美景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则通过壮阔的自然景观展示了诗人豪放的个性与对自由的向往。两者虽然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毛滂更倾向于内敛的思考,而李白则展现出狂放不羁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