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3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30:06
夜静风初霁,彝陵好放舟。
峡云当岸落,峰月下滩流。
远水明村舍,恬波起棹讴。
更阑谁秉烛,空拟问三游。
夜晚宁静,刚刚停息的风,彝陵的水面真适合放舟而行。
峡谷中的云朵在岸边低垂,山峰的月光洒在河滩上流淌。
远处的水面上,村舍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轻柔的波浪中荡漾着船桨的歌声。
更深的夜里,谁在举着烛光?我只想问问那三位游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方象瑛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观,表现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借助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自然与友情的珍视。
《峡中夜泛》是一首描绘夜晚水上泛舟情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开篇“夜静风初霁”即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随后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峡谷的静谧与水面的柔和。第一联通过“彝陵好放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展示了一个适合放舟的美丽场景。
诗中“峡云当岸落,峰月下滩流”的描写则将自然景色细致入微地呈现出来,峡谷中的云朵低垂,月光洒落在水面,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这种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也引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到了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更阑谁秉烛,空拟问三游”表达了对夜晚中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感。此时的诗人,虽然身处美丽的自然景色中,但仍感到一丝孤寂,表达了对友人未归的惆怅。整首诗既有自然的美,也融入了人情的思绪,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宁静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彝陵”指的是:
“更阑谁秉烛”中的“秉烛”意为:
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主要发生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强调孤寂与自我反思,而方象瑛的《峡中夜泛》则将友情思念与自然景色结合,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