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放翁社日四首·社日雨》

时间: 2025-07-28 20:43:14

诗句

今兹淫春霖,曾不避甲子。

荷锄做秧田,岁欠三寸水。

社戊占丰登,不以此故已。

径起觳觫公,鸣蓑共于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0:43:14

原文展示:

今兹淫春霖,曾不避甲子。
荷锄做秧田,岁欠三寸水。
社戊占丰登,不以此故已。
径起觳觫公,鸣蓑共于耜。

白话文翻译:

今天春雨绵绵,连甲子都不避让。
拿起锄头准备插秧,今年的水源还缺三寸。
社日祭祀占卜丰收,不会因为这个而改变。
我直起身来,和那位公子一起,穿着蓑衣在田间劳作。

注释:

  • 淫春霖:春天的雨水绵绵不断,“淫”有过多之意。
  • 甲子:指六十年一轮回,象征时间的轮转。
  • 荷锄:拿起锄头,准备耕作。
  • 社戊:社日的戊日,古人认为这天适合祭祀,预示丰收。
  • 觳觫公:指和朋友一起耕作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字德裕,号云溪,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文、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现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季的社日,正值农忙时节,诗人通过描写春雨和耕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雨和农耕的场景,展现了古代农民的生活状态与对自然的依赖。开头的“今兹淫春霖”便营造出了一幅春雨绵绵的画面,表达了雨水对农作物的重要性。接着“荷锄做秧田”则直接引入了农耕的主题,表现出农民忙碌的身影。诗中提到“岁欠三寸水”,不仅反映出当年水源缺乏的困境,也暗示了农业生产的不易。尽管如此,诗人依然对“社戊占丰登”的传统信仰保持乐观,不以暂时的困难动摇对丰收的期待。最后一句“鸣蓑共于耜”更是增添了一种和谐共处的气氛,展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整首诗语句简练、意象生动,既有对于自然的细腻观察,又流露出诗人对农耕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充分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今兹淫春霖:指今天春雨绵绵,雨水过多。
  2. 曾不避甲子:时间的轮回不因雨水而改变。
  3. 荷锄做秧田:农民开始耕作,准备插秧。
  4. 岁欠三寸水:今年水源缺乏三寸,暗示丰收不易。
  5. 社戊占丰登:在社日祭祀时占卜丰收的预期。
  6. 不以此故已:尽管有雨水问题,信心依然存在。
  7. 径起觳觫公:直起身来和朋友一起耕作。
  8. 鸣蓑共于耜:一起穿着蓑衣在田间劳作,展现团结的气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雨和繁忙的农耕比作生命的延续。
  • 拟人:将自然现象(如春雨)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雨、农耕生活展开,体现了诗人对农业的热爱及对自然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农民的艰辛与乐观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雨:象征希望与生命力,农田的滋润。
  • 锄头:象征劳动与耕作,体现农民的辛勤。
  • 社日:代表传统文化与农业信仰,寄托对丰收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社戊”代表什么? A. 一种农具
    B. 祭祀的日子
    C. 一种植物

  2. “岁欠三寸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丰收的悲观
    B. 对天气的无奈
    C. 对农耕的热爱

  3. 诗中提到的“鸣蓑共于耜”指的是什么? A. 独自耕作
    B. 一起劳作的场景
    C. 休闲时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表现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与人和谐的生活。

诗词对比:

  • 方岳的《社日雨》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表现对自然的感悟,但前者关注的是农事生活,后者则抒发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庙山伫舟閒赋 游太宁寺 秋闺怨 墨梅 题画芭蕉蔷薇图 其二 慧川园诗 其二 留别杭城诸同年 过疏山题一览亭梁溪公所书也二首 即事 肃简鲁公挽词四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老伯 情障 既成事实 肀字旁的字 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廾字旁的字 河东狮吼 牛字旁的字 齐契 孤稚 包含梢的词语有哪些 上溢下漏 公冶非罪 龙字旁的字 立刀旁的字 近局 种学绩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