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4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9:14
作者: 玄烨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曾读杜诗解,纷纷议论多。
遇时非泰运,行道至蹉跎。
托迹山林趣,披怀水石歌。
千年赋比兴,后世岂能过。
我曾经读过杜甫的诗,听到众多的讨论。
如今的时代并非太平,走上仕途却屡遭挫折。
我选择寄情于山林,心中吟唱着水石的歌谣。
千年来的赋诗比兴,后人又怎能超越?
作者介绍:
玄烨(1654-1722),清代皇帝康熙帝,文治武功兼备,崇尚文人文化,创作了许多诗词,涉及历史、山水、政治等多个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康熙年间,反映了作者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对山林自然的向往,寄托了对未来的期望与思考。
此诗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杜甫诗作的深切理解与对时局的感慨。诗中,诗人描绘了自己的内心世界:面对纷扰的世事,虽然自身处于不顺之中,仍选择回归自然的宁静。在“托迹山林趣,披怀水石歌”中,诗人试图用自然的美景来抚慰自己的情感,显示出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希望。
作品中,诗人不仅感慨历史的沧桑,更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自己的渺小与无奈。最后一句“千年赋比兴,后世岂能过”则引发对后世诗人的思考,既是对自己创作的自信,也是对历史诗歌传承的深刻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自我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在动荡时代依然追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的愿望。
诗词测试:
诗人曾读哪位诗人的诗作?
诗中提到“行道至蹉跎”意指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后世岂能过”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