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10:2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0:27:47
柱史回清宪,谪居临汉川。
迟君千里驾,方外赏云泉。
路断因春水,山深隔暝烟。
湘江见游女,寄摘一枝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的离别情景。柱史归来,清宪在前,因谪居而不得不在汉川小住。朋友迟迟启程,远行千里,似乎在云雾缭绕的泉水中游玩。春水泛滥,路途被阻,山深处夜烟弥漫。湘江边上看见游女,特意寄去一枝莲花。
作者介绍:储光羲,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的向往。唐代政治动荡,诗人常因政治原因而被贬,诗中暗含对时局的感慨。
《送人寻裴斐》是一首描写离别与思念的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开头的“柱史回清宪”便引入了政治背景,表明诗人对清明政治的向往与追求,也隐含了对时局的无奈与失落。接着,诗人描绘了朋友的行程,千里之外的旅途象征着离别的遥远与不易。
“路断因春水,山深隔暝烟”两句,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离别的艰辛,春水的上涨使道路断绝,山深夜烟更是加重了分离的孤独感。最后“湘江见游女,寄摘一枝莲”,用游女与莲花的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思念,莲花的清丽也映射了诗人心中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整首诗虽以送别为主题,但其中蕴含的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使其在离别的悲伤中透出一丝温馨与希望,展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离别场景与自然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体现了唐代文人清高的情怀和对人生的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柱史”指代什么?
A. 官职
B. 地名
C. 人名
D. 事件
诗中“迟君”指的是谁?
A. 朋友
B. 诗人
C. 官员
D. 游女
“湘江见游女”中游女的意象象征什么?
A. 离别
B. 美丽与柔情
C. 怀念
D. 自然
答案:1. A;2. A;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储光羲的《送人寻裴斐》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都表达了离别之情,但储光羲更多地融入了自然景色与友谊的描绘,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对远行者的祝福与期盼,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