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05:5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05:51:55
湖水吞天去,湖风送浪还。
银山何处是,青底是君山。
湖水向天际延伸,湖风又将波浪送回。
银色的山峰在哪里呢?青色的底边正是君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因其诗作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受到推崇。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杨万里在洞庭湖游历之时。诗人在湖边欣赏美景,感受湖水的浩渺与山的壮丽,便产生了此诗。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风景,展现了杨万里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首句“湖水吞天去”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湖水的广阔,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接下来的“湖风送浪还”则通过动态的描写,表现出湖面波涛起伏的景象,仿佛在呈现湖水与风之间的对话,极具生动性。
在后半部分,诗人转向对山的思考:“银山何处是”,一句不仅引起读者的好奇,更通过“银山”这个意象,突显出山的神秘感。而“青底是君山”则明确了君山的地位,强调了其青翠欲滴的自然美。整首诗通过湖与山的交融,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反映了诗人心中那份宁静与悠然。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湖水和君山为主题,表现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敬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赞美,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君山”位于哪个湖泊?
“湖水吞天去”中的“吞”字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望岳》与杨万里的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杜甫的诗更强调山的雄伟,而杨万里的诗则更侧重于湖的广阔与动感,两者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