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次儿栋代运北征 其四》

时间: 2025-05-18 12:12:32

诗句

我居辽东西,三月冰尚涸。

况涉漠北庭,草木萌未吐。

千里拥流沙,马嘶不敢渡。

朔风昼悲号,黄尘蔽欲暮。

所仗童仆亲,苦与乐相顾。

小心事长官,莫更逢其怒。

汝当少壮年,风霜非所虑。

所虑情性疏,未必谙世故。

出门尽荆榛,有罪孰肯恕。

岂乏老成人,药石语无误。

志不图封侯,图此骨肉聚。

安得柴桑翁,归来及早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2:12:32

原文展示

次儿栋代运北征 其四
作者: 顾永年 〔清代〕

我居辽东西,三月冰尚涸。
况涉漠北庭,草木萌未吐。
千里拥流沙,马嘶不敢渡。
朔风昼悲号,黄尘蔽欲暮。
所仗童仆亲,苦与乐相顾。
小心事长官,莫更逢其怒。
汝当少壮年,风霜非所虑。
所虑情性疏,未必谙世故。
出门尽荆榛,有罪孰肯恕。
岂乏老成人,药石语无误。
志不图封侯,图此骨肉聚。
安得柴桑翁,归来及早赋。

白话文翻译

我居住在辽东和辽西之间,三月时冰雪尚未完全融化。更何况要我穿越北方荒漠,草木还未发芽。千里沙丘相拥,马儿嘶鸣却不敢渡过。北风在白昼悲鸣,黄尘遮蔽了即将到来的黄昏。所依仗的只有童仆,彼此分享苦乐。小心翼翼地对待长官,切莫再惹怒他。你正值年轻年华,风霜并非所需担忧。真正需要担忧的是人情冷暖,未必懂得世间的复杂。出门遇到荆棘和野草,谁又肯原谅我的过错?难道没有年长者教诲,药石之言也不会错。我的志向并不在于封侯,而是希望能与家人团聚。怎么才能像柴桑翁那样,早日归来赋诗呢?

注释

  • 辽东西:指辽东和辽西地区,古代的地名。
  • 漠北庭:指北方的荒漠地区,北庭是指北疆的某个地方。
  • 千里拥流沙:形容沙漠的广袤,千里之外都是流沙。
  • 朔风:指北风,常带来寒冷的气候。
  • 童仆亲:指依靠身边的仆人或亲近的人。
  • 风霜非所虑:年轻人不必担忧风霜的侵袭。
  • 荆榛:指荆棘和野草,象征艰难险阻。
  • 柴桑翁:柴桑翁是指古代的隐士,寓意希望能早日归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永年,清代诗人,生于战乱时期,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关注人生命运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北征期间,表达了诗人对北方荒凉环境的描绘以及对亲情的思念。诗中充满了对年轻人生活的思考与劝诫,流露出对家人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盼。

诗歌鉴赏

《次儿栋代运北征 其四》通过描绘北方的严酷自然环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开篇的“我居辽东西,三月冰尚涸”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寒冷而荒凉的世界,诗人用冰雪未融化的景象,隐喻了自己处于困境中的挣扎。接下来的“千里拥流沙,马嘶不敢渡”,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恶劣,马儿虽有嘶鸣,却无勇气渡过流沙,体现了身处逆境的无奈与恐惧。

诗人不仅描绘了外在的环境,更深入思考了内心的情感。在“所仗童仆亲,苦与乐相顾”中,诗人把对亲人的依赖与情感描写得细腻而真实,显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扶持。在对待外界的态度上,诗人建议年轻人小心翼翼,尤其是在对待长官时,切莫惹怒他,这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复杂,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存之道的深刻理解。

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强调不在于追求封侯,而是希望与家人团聚,这种简单而深切的愿望,令人感动。结尾的“安得柴桑翁,归来及早赋”更是将个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困境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居辽东西:说明了诗人的居住地,设置了地理背景。
  2. 三月冰尚涸:描绘了春天的寒冷,象征着生存的困境。
  3. 况涉漠北庭:强调了北方环境的恶劣。
  4. 草木萌未吐:自然界的生机尚未显现,暗指希望的渺茫。
  5. 千里拥流沙:形象化沙漠的广袤,表现出极度的困难。
  6. 马嘶不敢渡:动物的恐惧反映出环境的威胁。
  7. 朔风昼悲号:用北风的悲鸣营造出悲凉气氛。
  8. 黄尘蔽欲暮:黄尘遮蔽了日落,象征了前途的迷茫。
  9. 所仗童仆亲:依靠身边的人,展现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10. 小心事长官:小心谨慎,体现了对权力的畏惧。
  11. 莫更逢其怒:警惕,不可惹怒长官。
  12. 汝当少壮年:对年轻人的劝诫,强调了年轻的珍贵。
  13. 风霜非所虑:年轻人不应该担忧外部环境。
  14. 所虑情性疏:真正需要担忧的是人际关系的淡薄。
  15. 出门尽荆榛:出门在外,艰难重重。
  16. 有罪孰肯恕:面对过错时,谁又会宽恕你?
  17. 岂乏老成人:没有年长者的指导,前路更加艰辛。
  18. 药石语无误:借用药石比喻,强调长者的智慧。
  19. 志不图封侯:表达个人追求的纯粹。
  20. 图此骨肉聚:希望家人团聚,体现了人情的温暖。
  21. 安得柴桑翁:向往隐士生活,表达归隐的愿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苦与乐相顾”,工整的对仗使诗句流畅。
  • 比喻:如“药石语无误”,将长者的教诲比作药石,强调其重要性。
  • 拟人:如“马嘶不敢渡”,赋予马以情感,增强诗句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环境与内心的对比,描绘了诗人对困境的反思与对家人的思念。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清代士人的情怀与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冰雪:象征困境与寒冷。
  • 流沙:代表险境与不确定性。
  • 朔风:象征孤独与无助。
  • 童仆:象征依靠与亲情。
  • 柴桑翁:隐士的象征,代表归隐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朔风”指的是哪种风? A. 南风
    B. 西风
    C. 北风
    D. 东风

  2. 诗人对年轻人的建议是什么? A. 应该无所顾忌
    B. 应该小心谨慎
    C. 应该追求权力
    D. 应该放弃理想

  3. “安得柴桑翁”中的“柴桑翁”象征什么? A. 权力
    B. 归隐生活
    C. 年轻人
    D. 友情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高》同样展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命运的思考。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诗词对比

  • 顾永年的《次儿栋代运北征》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士人在动荡时代的无奈与对家国的思虑。顾永年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更强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词典》
  • 《中华诗词大辞典》
  • 《诗经与古代诗歌》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踏莎行 普应寺感旧 踏莎行 其七 十九部仄韵 踏莎行·乙酉立秋 踏莎行 感事 踏莎行 原调作灵寿杖 踏莎行 其二 忆妍华 踏莎行 旗亭千里,离绪一襟,触景怀人,凄然点笔 踏莎行 郊行即事 踏莎行 原韵和《廉秋词》 踏莎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廿四堆 耳刀旁的字 翾风回雪 痱子 牛字旁的字 朝客高流 苗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苗字旁的字 悬繁体字怎么写?悬字繁体书写详解_汉字繁体学习 两点水偏旁汉字大全_两点水常用字详解 回飘 礼命 十字旁的字 火言火又念什么字?火言火又的拼音及写法详解 拱木不生危 口字旁的字 禁臣 包含桌的词语有哪些 聿字旁的字 诲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永劫沉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