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12:12: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2:12:32
次儿栋代运北征 其四
作者: 顾永年 〔清代〕
我居辽东西,三月冰尚涸。
况涉漠北庭,草木萌未吐。
千里拥流沙,马嘶不敢渡。
朔风昼悲号,黄尘蔽欲暮。
所仗童仆亲,苦与乐相顾。
小心事长官,莫更逢其怒。
汝当少壮年,风霜非所虑。
所虑情性疏,未必谙世故。
出门尽荆榛,有罪孰肯恕。
岂乏老成人,药石语无误。
志不图封侯,图此骨肉聚。
安得柴桑翁,归来及早赋。
我居住在辽东和辽西之间,三月时冰雪尚未完全融化。更何况要我穿越北方荒漠,草木还未发芽。千里沙丘相拥,马儿嘶鸣却不敢渡过。北风在白昼悲鸣,黄尘遮蔽了即将到来的黄昏。所依仗的只有童仆,彼此分享苦乐。小心翼翼地对待长官,切莫再惹怒他。你正值年轻年华,风霜并非所需担忧。真正需要担忧的是人情冷暖,未必懂得世间的复杂。出门遇到荆棘和野草,谁又肯原谅我的过错?难道没有年长者教诲,药石之言也不会错。我的志向并不在于封侯,而是希望能与家人团聚。怎么才能像柴桑翁那样,早日归来赋诗呢?
作者介绍:顾永年,清代诗人,生于战乱时期,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关注人生命运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北征期间,表达了诗人对北方荒凉环境的描绘以及对亲情的思念。诗中充满了对年轻人生活的思考与劝诫,流露出对家人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盼。
《次儿栋代运北征 其四》通过描绘北方的严酷自然环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开篇的“我居辽东西,三月冰尚涸”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寒冷而荒凉的世界,诗人用冰雪未融化的景象,隐喻了自己处于困境中的挣扎。接下来的“千里拥流沙,马嘶不敢渡”,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恶劣,马儿虽有嘶鸣,却无勇气渡过流沙,体现了身处逆境的无奈与恐惧。
诗人不仅描绘了外在的环境,更深入思考了内心的情感。在“所仗童仆亲,苦与乐相顾”中,诗人把对亲人的依赖与情感描写得细腻而真实,显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扶持。在对待外界的态度上,诗人建议年轻人小心翼翼,尤其是在对待长官时,切莫惹怒他,这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复杂,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存之道的深刻理解。
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强调不在于追求封侯,而是希望与家人团聚,这种简单而深切的愿望,令人感动。结尾的“安得柴桑翁,归来及早赋”更是将个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困境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环境与内心的对比,描绘了诗人对困境的反思与对家人的思念。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清代士人的情怀与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朔风”指的是哪种风?
A. 南风
B. 西风
C. 北风
D. 东风
诗人对年轻人的建议是什么?
A. 应该无所顾忌
B. 应该小心谨慎
C. 应该追求权力
D. 应该放弃理想
“安得柴桑翁”中的“柴桑翁”象征什么?
A. 权力
B. 归隐生活
C. 年轻人
D. 友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