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6:08
《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 ——汪元量 〔宋代〕
鼓鞞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歌阑酒罢,玉啼金泣,此行良苦。驼背模糊,马头匼匝,朝朝暮暮。自都门燕别,龙艘锦缆,空载得春归去。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受降城下,草如霜白,凄凉酸楚。粉阵红围,夜深人静,谁宾谁主?对渔灯一点,羁愁一搦,谱琴中语。
鼓声惊散了云霓的衣裳,海棠亭北面却是风雨交加。歌声阑珊,酒宴已罢,琴声中流露着这一路的辛苦。驼背模糊,马头隐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从在都城与燕子告别,龙舟的缆绳空荡荡地承载着春天的归去。目光遥望东南的半边天,长淮河水已不再是我的故乡。受降城下,草色如霜,凄凉而酸楚。粉妆红裱,夜深人静,谁是客人,谁是主人?在渔灯下点燃一丝愁绪,伴随着琴声,诉说着心中的话语。
作者介绍:汪元量,宋代诗人,字惟白,号长洲,生于江南,才华横溢,以词著称,擅长抒情,风格清丽,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夜宿淮河舟中,听到宫人弹奏琴声之际,感受到离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的惆怅。
《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以夜舟为背景,借琴声引发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诗的开头“鼓鞞惊破霓裳”,以鼓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既是对欢聚的描写,也暗示了即将到来的离别。随着“海棠亭北多风雨”的描写,诗人逐渐引入了内心的忧愁,风雨象征着生活中的挫折与不顺。
“歌阑酒罢,玉啼金泣”,在欢愉的宴席结束后,琴声显得格外动人,表达了对往日快乐时光的怀念与无奈。接下来的“驼背模糊,马头匼匝”,让人感受到旅途的艰辛与无尽的思念,诗人用“朝朝暮暮”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孤独感。
“自都门燕别,龙艘锦缆”,诗人回忆起与故人告别的情景,春天的回归却显得空洞无物,象征着失去的美好与无法再回的故乡。最后几句中,“受降城下,草如霜白”,草色的变白渲染了凄凉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情景交融,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敏感而深沉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离愁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鼓鞞”意指什么?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