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15:4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5:44:18
读戾太子传
作者:许浑 〔唐代〕
佞臣巫蛊已相疑,身没湖边筑望思。
今日更归何处是,年年芳草上台基。
这首诗描述了戾太子因被佞臣和巫蛊之事所冤屈而遭遇不幸。如今他已经去世,留下的只有湖边的思念。今天我再回到这里,心中不禁感慨:如今我该去哪里呢?每年春天,台基上芳草依旧,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悲哀。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戾太子的故事出自《史记》,他是汉朝的一位王子,因受到权臣的陷害而遭到冤屈。戾太子的遭遇体现了古代政治斗争的残酷和无奈,反映了权臣对正直之人的打压。
作者介绍:
许浑(约759年-835年),字子游,号云溪,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政治斗争和权臣擅权的时期。许浑以戾太子的故事为背景,借古讽今,表达对权臣的厌恶和对遭遇不公的同情。
《读戾太子传》是一首深具历史感和情感深度的诗作。诗中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戾太子不幸的遭遇,展现了政治斗争的复杂与残酷。开头的“佞臣巫蛊已相疑”点明了戾太子所遭受的冤屈,仿佛在揭示一个无辜者的悲惨命运。接下来的“身没湖边筑望思”,则是对戾太子的怀念与惋惜,湖边的景象与思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哀愁。
“今日更归何处是”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处境的迷茫与无奈,同时也反映出对历史的沉思。在经历了历史的风雨之后,曾经的辉煌已然消逝,留下的只有芳草萋萋的台基,象征着历史的轮回和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与个人情感。通过对戾太子的斗争与命运的反思,许浑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与权力之间的矛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戾太子的故事反映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以及人们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无奈与孤独,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刻思考与对无辜者的同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佞臣”指的是( )
“年年芳草上台基”中“芳草”象征着( )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读戾太子传》与杜甫的《春望》进行比较,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对无辜者的同情,但许浑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注重对国家命运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