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21:1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21:11:56
浪淘沙
作者: 杨继礼 〔明代〕
锦席绮筵重,兰炷香浓,隔帘鹦鹉唤秋风。
六曲阑干颓玉处,梦到巫峰。
金缕翠云中,宝髻轻松,绿窗月色正朦胧。
说到飞觞传永夜,怕听飞鸿。
全诗翻译:
在华丽的席子和精美的筵席上,香气扑鼻,隔着帘子,鹦鹉在呼唤着秋风。
在那六曲的栏杆旁,梦见了巫山的峰峦。
在金色的云彩中,轻松的发髻,窗外的月色朦胧如雾。
提到举杯欢饮的长夜,心中却害怕听到飞鸿的悲鸣。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巫峰”出自古代文人对巫山的向往,巫山是诗人心中理想的境地,常常出现在古诗词中,象征着美丽和梦幻的地方。
作者介绍:
杨继礼,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他的诗词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
创作背景:
《浪淘沙》创作于一个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美好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逃避。
《浪淘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幅优雅而迷人的画面。开篇的“锦席绮筵重,兰炷香浓”,给人一种奢华的享受,香气四溢的环境似乎让人沉醉于其中。紧接着,鹦鹉的呼唤与秋风的到来,暗示着季节的变迁和情感的流动,令人感到一丝怅惘。
诗中“六曲阑干颓玉处,梦到巫峰”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地的向往,巫山的高峰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美好理想。在金缕翠云中,宝髻轻松的描写下,透出一份柔美与宁静。最后一句“说到飞觞传永夜,怕听飞鸿”则将情绪推向高潮,虽有欢聚,但对离别的惧怕和思念却在心中萦绕,形成一种深沉的哀愁。
整体来看,诗歌融合了丰富的感情与美丽的意象,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美好场景引入,最终透出对时光流逝和离别的惧怕,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向往。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
诗中所提及的许多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兰炷香”象征什么?
A. 奢华 B. 清雅 C. 悲伤
“六曲阑干颓玉处”中的“颓玉”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美丽 B. 伤感 C. 宁静
诗人提到“飞鸿”是为了表达什么情感?
A. 欢乐 B. 离别的忧虑 C. 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的学习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浪淘沙》的魅力和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