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7: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7:57
浪淘沙
作者: 顾太清 〔清代〕
楼外雨初晴,
人倚云屏。
月华如水照吹笙。
多事夜寒添半臂,
春也无情。
残烛尚荧荧。
好梦初惊。
纱窗晓色已平明。
天籁不知何处寺,
一片虚灵。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宁静夜晚,诗人倚靠在窗边,听着外面的音乐,月光如水般洒落,照亮了他的笙声。寒冷的夜晚让他感到更加孤独,春天似乎也无情。残留的烛光微弱,梦境刚刚被惊醒,窗外的晨光已然明亮。天上的乐声不知来自何处的寺庙,令人感到一片空灵的意境。
作者介绍:顾太清(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及人内心情感,语言清新,富有音乐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夜晚独坐时,雨后初晴的情境中,夜深人静,诗人感受到自然环境带来的孤独与思绪,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感慨。
《浪淘沙》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诗,描绘了一个雨后初晴的夜晚,诗人在此情境中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思考。开篇“楼外雨初晴”立即引入了自然的变化,诗人倚靠在窗边,感受到外界的宁静与内心的孤寂。接下来的“月华如水照吹笙”,通过月光与乐声的结合,营造了一种梦幻的氛围。但随之而来的“多事夜寒添半臂”,则揭示了夜晚的寒冷与孤独感,诗人似乎在感叹春天的无情。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深邃之间游走,特别是在“残烛尚荧荧”与“好梦初惊”中,诗人透过微弱的烛光与梦境的惊醒,传达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天籁不知何处寺,一片虚灵”更是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未知的境界,透出一种哲学的思考与对生命的感悟。
此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景,更深刻地表达了孤独与思索的内心世界,是一首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环境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孤独、思索与对美好时光的眷恋,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浪淘沙》的作者是:
诗中“月华如水”形容的是:
“春也无情”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浪淘沙》的详细解读与分析,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