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5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58:35
《邯郸南亭观妓》
作者:李白
歌鼓燕赵儿,魏姝弄鸣丝。
粉色艳日彩,舞袖拂花枝。
把酒顾美人,请歌邯郸词。
清筝何缭绕,度曲绿云垂。
平原君安在,科斗生古池。
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谁。
我辈不作乐,但为后代悲。
在邯郸南亭的美丽夜晚,听着燕赵的歌声,魏国的女儿弹奏着乐器。
她们身着粉色华丽的衣裳,舞动的袖子轻拂着花枝。
我举杯向美人致意,请她唱起邯郸的歌曲。
清晰的筝声缭绕着,乐曲在绿云下飘荡。
平原君如今在哪里?古老的池塘仍在生长。
在座的三千宾客,如今又有谁还记得?
我们这一代人不再作乐,却只为后代感到悲伤。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其诗风豪放,擅长抒情,作品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白游历邯郸期间,表现了他在欢快的氛围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历史兴衰的思考。
《邯郸南亭观妓》是一首描绘欢娱场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邯郸的夜晚,歌舞升平的美丽场面。在诗的开头,李白描绘了燕赵地区的歌舞,生动地展现了当时欢快的节奏和气氛。接着,他以“粉色艳日彩”描绘了女子的舞姿,表达了她们的美丽与活泼。
在酒杯举起之际,诗人希望美人能为他歌唱邯郸的词曲,此时的情景充满了欢愉。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李白的情感逐渐转向沉思,他提到平原君的失踪和古池的存在,似乎在反思历史的变迁与对往昔的追忆。诗的最后一句“我辈不作乐,但为后代悲”则是对历史的感慨,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与无奈。
整首诗在欢愉中透着一丝惆怅,李白以其独特的视角,巧妙地将个人的抒情与历史的沉重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欢快的表面描绘,反映了李白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忧虑,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短暂生命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白被称为哪个称号?
“平原君安在”中“平原君”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古池”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