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0:0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0:07:20
自咏十韵 徐夤 〔唐代〕
只合沧洲钓与耕,忽依萤烛愧功成。 未游宦路叨卑宦,才到名场得大名。 梁苑二年陪众客,温陵十载佐双旌。 钱财尽是侯王惠,骨肉偕承里巷荣。 拙赋偏闻镌印卖,恶诗亲见画图呈。 多栽桃李期春色,阔凿池塘许月明。 寒益轻裯饶美寝,出乘车马免徒行。 粗支菽粟防饥歉,薄有杯盘备送迎。 僧俗共邻栖隐乐,妻孥同爱水云清。 如今便死还甘分,莫更嫌他白发生。
我本应在沧洲钓鱼耕田,忽然依附萤烛感到功成有愧。 未曾游历官场却已卑微为官,刚到名场便获得大名。 在梁苑两年陪伴众多宾客,在温陵十年辅佐双旌。 钱财都是侯王的恩惠,骨肉共同承享里巷的荣耀。 拙劣的赋文却有人镌刻印卖,恶诗竟被画成图画展示。 多种桃李期待春天的色彩,宽阔地开凿池塘让月光洒满。 寒冷时轻裘带来美好的睡眠,外出乘车马免去步行。 粗略地支取粮食以防饥荒,简陋的杯盘准备送迎。 僧俗邻居共享隐居的乐趣,妻儿共同喜爱清澈的水云。 如今即使死去也心甘情愿,不要再嫌弃他的白发。
徐夤,唐代诗人,字昭梦,福建莆田人。他的诗多写个人生活感受,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此诗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此诗是徐夤在官场生涯中的一次自我反思,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比官场与隐居的生活,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比官场与隐居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追求。诗中“只合沧洲钓与耕”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而“忽依萤烛愧功成”则反映了他对官场成就的愧疚。诗人在官场中虽得大名,但内心却感到空虚和不安,渴望回归自然和简朴的生活。诗中的意象如“桃李”、“池塘”、“月明”等,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憧憬。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追求。
诗中“只合沧洲钓与耕”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A. 官场生活 B. 隐居生活 C. 旅行生活 D. 战争生活
诗中“忽依萤烛愧功成”反映了诗人对什么感到愧疚? A. 家庭 B. 朋友 C. 官场成就 D. 隐居生活
诗中“拙赋偏闻镌印卖”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作品被刻印出售 B. 诗人的作品被画成图画 C. 诗人的作品被广泛传唱 D. 诗人的作品被批评
诗中“多栽桃李期春色”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期待? A. 春天的色彩 B. 秋天的收获 C. 冬天的雪景 D. 夏天的炎热
答案:1. B 2. C 3. A 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