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姜元哲中秋有感韵》

时间: 2025-04-26 20:34:24

诗句

乌飞兔走两悠悠,世事惊心易白头。

月影空馀圆缺恨,人心不尽古今愁。

江流东去波涛险,王气南收草树秋。

回首夕阳亭上望,青山一发渺神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34:24

原文展示:

乌飞兔走两悠悠,世事惊心易白头。
月影空馀圆缺恨,人心不尽古今愁。
江流东去波涛险,王气南收草树秋。
回首夕阳亭上望,青山一发渺神州。

白话文翻译:

乌鸦飞翔,兔子奔跑,时光缓缓流逝,
世事令人惊心,容易让人白头。
月影只留下圆缺的遗憾,
人心的愁苦在古今之间无尽无休。
江水向东流去,波涛汹涌险恶,
王气南收,树草在秋天中凋零。
回首在夕阳亭上眺望,
青山依然渺小,神州大地无比辽阔。

注释:

字词注释:

  • 乌飞兔走:指乌鸦飞翔,兔子奔跑,形容时光流逝。
  • 惊心:令人震惊,心中感到不安。
  • 白头:形容人因为忧虑或烦恼而变老。
  • 月影:月亮的影子,象征变化与无常。
  • 圆缺:指月亮的圆与缺,象征人生的无常与遗憾。
  • 王气:王者之气,象征权力。
  • 草树秋:秋天时,草木凋零。
  • 青山:青色的山,象征自然与永恒。

典故解析:

  • 月影圆缺:古人常用月亮的圆缺来比喻人生的变化与无常。
  • 江流东去:江水东流常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柴元彪,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诗作常表现对时事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慨,风格沉稳内敛。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中秋之际,诗人在赏月时感受到人间的变迁与人生的无常,结合自然景象抒发内心感受,表现了对古今事态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中秋月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忧虑。开头的“乌飞兔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时光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无情的感慨。接着,诗人通过“世事惊心易白头”道出了人生的苦涩,令人感到无奈与忧伤。紧接着,诗中提及“月影空馀圆缺恨”,这不仅是对月亮的描绘,更是对人生中遗憾的深刻反思,生动体现了人们对过去的追忆与无奈的感受。

后半部分的“江流东去波涛险”则转向现实,表达了对社会动荡和自然环境的忧虑,展现出一种人心难测的复杂情感。最后,诗人在夕阳下眺望青山,尽管青山依旧,但人事已非,体现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对过往的缅怀。这首诗不仅通过优美的意象传达了深刻的情感,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展现了宋代诗人细腻而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乌飞兔走两悠悠:描绘时间的流逝,乌鸦与兔子象征了夜与昼的交替,表现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2. 世事惊心易白头:世事多变,令人心焦,容易使人早白。
  3. 月影空馀圆缺恨:月亮的圆缺象征人生的遗憾,留给人无限感慨。
  4. 人心不尽古今愁:人们的愁苦在古今之间延续,暗示人类共同的命运。
  5. 江流东去波涛险:江水向东奔流,暗示历史的流逝与未来的不可测。
  6. 王气南收草树秋:王者之气的消退,草木的凋零,象征权力与生机的消失。
  7. 回首夕阳亭上望:在夕阳的映照下,诗人回首往事,感慨万千。
  8. 青山一发渺神州:青山依旧,但对广阔的神州感到渺小与孤独,突显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乌飞兔走”“江流东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月影的圆缺比作人生的遗憾。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使诗的意境更为深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人事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一种哲学的忧虑与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乌鸦: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兔子:象征青春与活力,但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
  • 月亮:象征变化与无常,既美丽又令人怀念。
  • 江水:象征历史的流逝与无法逆转的命运。
  • 青山:象征自然的永恒与人类的渺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乌飞兔走”中,兔子象征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青春的活力
    • C. 生命的脆弱
    • D. 以上皆是
  2. 诗中提到的“月影空馀圆缺恨”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遗憾
    • C. 忧愁
    • D. 愤怒
  3. 本诗的主要主题是?

    • A. 自然的美
    • B. 人生的无常与遗憾
    • C. 友情与爱情
    • D. 历史的辉煌

答案:

  1. D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李清照的《声声慢·秋情》:同样体现了对人生与时间的感慨。
  • 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关于思念与时间流逝的抒情。

诗词对比:

  • 《中秋月》(李白):同样描绘中秋的月景与思乡之情,但李白更显豪放与洒脱。
  • 《静夜思》(李白):同样涉及月亮与思念,但情感上更显直接与浓烈。

通过这些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相似主题下的不同风格与情感表达。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李邦直探梅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 次韵陈履常张公龙潭 太白词 江月五首,并引 其一 雍秀才画草虫八物 其八 鬼蝶 与梁左藏会饮傅国埔家 和孔密州五绝 其四 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 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 生查子 送苏伯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愁眉苦脸 千辛百苦 篾片 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十指不沾泥 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趯趯 析圭儋爵 丨字旁的字 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青字旁的字 烈结尾的成语 松针 着节 变化不穷 公正严明 文字旁的字 屮字旁的字 采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