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0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2:06
芭蕉雨 骤雨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日午绛云烘墨,
渴乌偏掉尾威胡赫。
一霎溪风凉激。
谁取十万冰弦,
辊来霹雳。
急雨琤琮裂帛,
万瓦战金铁。
轰馀怒犹思坏墙壁。
此际白苧凉衫,
独上快阁临风,
须如猬磔。
在正午时分,绛色的云彩像墨汁般烘托着天空,口渴的乌鸦偏偏在此时发出厉声的叫喊。突然间,溪边的风凉意袭来。谁能把那十万根冰弦般的雨丝,卷来如雷霆般的轰鸣?急骤的雨声如同撕裂的丝帛,万瓦之上似乎在与金铁相争。轰鸣声余音绕耳,仍然想要摧毁那些墙壁。在这个时刻,穿着白苧布凉衫,我独自登上高阁,迎风而立,心情就像刺猬般的紧张。
无特定典故,但可视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承载了诗人对天气变化和自然力量的感受。
作者介绍:陈维崧,清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独特,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盛夏,描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内心情感的宣泄。
《芭蕉雨 骤雨》是一首充满动感与情感的诗作,通过描绘暴雨来临时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以“日午绛云烘墨”引入,描绘了暴雨来临前的沉闷气氛,给人一种压迫感。紧接着,渴乌的叫声和溪风的凉意,增强了暴雨来临的急迫感,似乎在预示着气候的剧烈变化。
诗人在接下来的描写中采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十万冰弦”与“霹雳”的对比,展现出雨声的震撼和气势。急雨如同撕裂的丝帛,形象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在最后几句中,诗人转向内心的独白,穿着凉衫的他,似乎与自然的壮烈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沉思的情感,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暴雨的来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以及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思考和孤独感。
诗词测试:
诗中“渴乌”的意思是:
A. 饱满的乌鸦
B. 渴求水源的乌鸦
C. 安静的乌鸦
“十万冰弦”比喻:
A. 清澈的溪水
B. 细密的雨丝
C. 破碎的玻璃
诗人在暴雨来临时的心情是:
A. 兴奋
B. 紧张
C. 无所谓
答案:1. B;2. B;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