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8:56
开门俯清池,树垣因古坡。
经营既卤莽,葺补还蹉跎。
前冬雪如山,去春雨如何。
几微不自慎,迨兹功力多。
倚杖寄三叹,反躬当如何。
打开门俯视清澈的池水,树木环绕着古老的坡地。
经营的地方虽已荒芜,却仍然在修葺,岁月却不曾停留。
往年冬天的雪像山一样高,春天的雨又将如何呢?
自己小心行事却总有些不自量力,如今的努力已然不少。
拄着拐杖叹息三声,反思自己又该如何面对呢?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从中可感受到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思考和对自我反省的态度,这在古代诗歌中是一个常见的主题。
作者介绍:黎廷瑞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丰富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该诗可能产生于诗人对生活环境的观察与感悟,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自我努力的思考。
《树垣》通过清池、树垣、雪、雨等意象,描绘出一种清幽而又略显荒凉的自然景象。诗人在开门俯视清池时,似乎在思考人生的过程,树木环绕着古老的坡地,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自然的轮回。诗中提到的“经营既卤莽,葺补还蹉跎”,表达了对环境的精心经营与修缮,但也感叹时间的无情,似乎在提醒自己和读者珍惜光阴。
而“前冬雪如山,去春雨如何”一句,则通过天气的变化引发对往昔的思考,使人联想到生命的起伏与变迁。最后的“倚杖寄三叹,反躬当如何”更是引人深思,诗人以拐杖为伴,三声叹息,折射出一种对人生的无奈与悔思。这首诗既有对自然的感慨,也有对自我人生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该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时间的流逝、自然的变迁以及自我反省,传达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开门俯清池”中的“清池”指的是什么?
A. 源头
B. 池塘
C. 河流
“倚杖寄三叹”中的“叹”指的是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诗中提到的“经营既卤莽”表达了什么?
A. 疲惫
B. 荒废
C. 丰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与黎廷瑞的《树垣》同样反映了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与人生的思考。杜甫在《春望》中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现国破家亡的无奈,而黎廷瑞则以清池、树垣传达个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两者虽背景不同,但都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