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8:37
原文展示:
送李补阙摄御史充河西节度判官 孙逖 〔唐代〕 昔年叨补衮,边地亦埋轮。 官序惭先达,才名畏后人。 西戎虽献款,上策耻和亲。 早赴前军幕,长清外域尘。
白话文翻译:
从前我曾有幸参与朝政,如今在边疆也埋下了我的车轮。 在官场上我惭愧于先达之人,对于后起之秀我心怀敬畏。 西戎虽然前来进贡,但我耻于采取和亲的政策。 我早早地投身于前线的军幕之中,希望能长久地清除外域的尘埃。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逖,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其文学才华。这首诗是孙逖送别李补阙的作品,李补阙被任命为河西节度判官,孙逖借此表达了对李补阙的敬意和对国家边疆事务的关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李补阙被任命为河西节度判官时所作,孙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李补阙的敬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边疆事务的关心和对和亲政策的不同看法。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反思和对边疆事务的深刻关注。诗中“昔年叨补衮,边地亦埋轮”一句,既展现了作者曾经的荣耀,也表明了他对边疆的执着。“官序惭先达,才名畏后人”则体现了作者的谦逊和对后辈的期待。最后两句“早赴前军幕,长清外域尘”,更是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和对边疆清平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国家边疆事务的关心和对和亲政策的不同看法,以及他愿意投身前线,为国家清除外患的决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叨补衮”指的是什么? A. 参与朝政 B. 埋葬车轮 C. 进贡西戎 D. 和亲政策
作者对和亲政策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支持 B. 反对 C. 无所谓 D. 不确定
诗中“长清外域尘”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A. 清除外患 B. 和亲政策 C. 进贡西戎 D. 参与朝政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