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姑苏杂咏 师子林十二咏 立雪堂》

时间: 2025-05-11 16:33:15

诗句

堂前参未退,立到雪深时。

一夜山中冷,无人祇自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6:33:15

原文展示:

堂前参未退,立到雪深时。
一夜山中冷,无人祇自知。

白话文翻译:

该诗描绘的是一个清冷的雪天,诗人在屋前静静地伫立,周围的景象让他感受到一种孤寂。白雪覆盖了大地,树木的松针依然挺立,似乎在诉说着冬的寒冷和静谧。整夜的寒意弥漫,只有他一个人清楚这种冷寂的感受。

注释:

  • 堂前:指的是屋前、庭院前。
  • :指的是松树,因其常绿,象征坚韧。
  • 未退:指松树的叶子尚未凋落。
  • 立到:站立到。
  • 雪深时:雪下得很深的时候。
  • 一夜:整整一夜。
  • 山中:山中环境,指诗人所处的自然场景。
  • :指寒冷的天气。
  • 无人:没有其他人。
  • :只,仅仅。
  • 自知:自己知道。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松”作为象征,常常与坚韧、不屈的精神相联系,尤其在寒冷的冬季中,松树依然挺立,给人以力量和希望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 1336年-公元 1374年),字孟敖,号阮亭,明代诗人,生于浙江,早逝于年轻时。他在诗词上颇具才华,与当时的许多文人有交往,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姑苏杂咏》系列诗作是高启在某个冬日的写照,表现了他对自然冬季景象的细腻观察与感受,也反映了他在孤独环境中的思考和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静谧的雪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然的深刻感受。诗的开头“堂前参未退”给人以一种静谧、冷清的意境,松树依然挺立,似乎在向人们传达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在“立到雪深时”中,诗人通过对时间的描绘,强调了雪的深厚和寒冷的侵袭。接下来的“一夜山中冷”更是将寒意渗入诗人的心灵,营造出一种凛冽的孤独感。最后,“无人祇自知”将诗人的孤独推向高潮,揭示出在这深山雪地的寒冷中,只有他自己感受到这一切的冷寂。整首诗以清冷的自然景象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静,体现了高启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堂前参未退:描写诗人站在屋前,松树的叶子仍然青翠,象征着生命的坚韧。
  • 立到雪深时:强调天气的寒冷,雪已经积得很深,给人以压迫感。
  • 一夜山中冷:整个山中弥漫着寒意,突出环境的严酷。
  • 无人祇自知:强调孤独,没有人能理解或共享他的感受,内心的孤独感愈发明显。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堂前”与“山中”,形成空间对比。
  • 意象:松树与雪的对比,象征着生命与孤寂。
  • 拟人:松树似乎在诉说寒冷的故事,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孤独的情感和对自然冬季景象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通过描绘雪深与寒冷的环境,反映了人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松树:象征坚韧与不屈,代表生命的延续。
  • :象征寒冷与孤独,传达出沉寂的氛围。
  • 山中:代表自然的宁静,诗人内心的隐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参”指的是什么树? A. 柳树
    B. 松树
    C. 桃树
    D. 梧桐

  2. 诗人所处的环境是? A. 秋天的树林
    B. 寒冷的雪地
    C. 春天的花园
    D. 炎热的沙漠

  3. “无人祇自知”是什么意思? A. 只有他知道
    B. 有很多人知道
    C. 没有人知道
    D. 只有朋友知道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雪中隐居》

诗词对比:

比较高启的这首诗与王维的《终南山》,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深刻感受。但高启的诗更加强调了冬季的寒冷与孤独,而王维则更多地展现了山水的宁静和诗人的超然心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寄友 其三 寄友 其二 寄友 其一 听雪轩 赠东平侯韩勋之云南 回京 太皇太后挽歌 其二 太皇太后挽歌 其一 过全州 赴广西别甥彭云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九宗七祖 宂政 黽字旁的字 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桶子花 公生明,偏生暗 包含踯的词语有哪些 飞字旁的字 斗字旁的字 乡问 肀字旁的字 恶贯久盈 齿字旁的字 甘言厚礼 赤鰖公 扣屎盔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