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4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42:44
题朱氏梅雪轩
作者:高启 〔明代〕
石城山居梅万坞,
冒雪曾来扣僧户。
烂然如见会群妃,
白凤缤纷下瑶圃。
数片轻吹着鬓华,
乍看是雪又疑花。
迷魂乱眼春如海,
那辨南枝映竹斜。
独披鹤氅穿林去,
冻压寒梢应几树。
听响方知夜洒时,
闻香始识繁开处。
回首春风忆旧游,
梦寻归路隔罗浮。
年来驴背无诗思,
醉踏尘埃空自愁。
闻道君家溪上下,
玉蕊琼英巧相亚。
履迹谁来东郭朝,
笛声不起南楼夜。
翠羽惊啼莫怨猜,
破寒宜共一樽开。
雪晴花发须相记,
我亦扁舟乘兴来。
在石城山的梅花丛中,千山万谷都被梅花覆盖,我曾冒雪前来敲响僧人的门。那梅花盛开,仿佛看到众妃子相聚,白色的花瓣如同纷飞的白凤,飘落在美丽的瑶池。几片吹落的花瓣轻轻拂过我的鬓边,乍一看像是雪,又让人怀疑是花。春天如海般迷人,令人眼花缭乱,根本分不清南枝映照着斜竹。独自披上白鹤的斗篷,穿过林间小道,树梢被寒霜压弯,想必有几棵树也在忍受寒冷。听见声音才知道是夜里下雪,闻到香气才识得梅花盛开之处。回首春风,忆起昔日游玩,梦中寻觅归路,却隔着罗浮山。近年来骑驴上路,诗思全无,醉踏尘埃,空自愁苦。听说你的家在溪水上下,梅花和玉蕊相映成辉,巧妙无比。谁来东郭晨朝探访,南楼夜里笛声不再响起。翠鸟惊叫,莫要怨恨猜疑,破寒的时节应该共饮一樽酒。雪后花开须相记,我也乘兴而来,划着小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高启(不详-约 1620年),字季明,号东洲,明代诗人,生于浙江,后定居于南京。他是明代重要的诗人之一,以其清新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高启的诗歌常常关注自然,描绘山水,表现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梅花盛开的季节,诗人在雪中寻访朱氏梅雪轩,表现出对梅花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往日游玩的怀念之情。诗中穿插了对春天的向往与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题朱氏梅雪轩》是一首描写梅花的佳作,整体上展现了高启对梅花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诗中以“梅”贯穿始终,通过雪与梅的对比,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开篇即以“石城山居梅万坞”引入,展现出梅花成片成林的壮观场景,紧接着“冒雪曾来扣僧户”,将自己置于这一美妙的自然环境中,表现出对梅花的热爱和对清幽生活的向往。
在描绘梅花的过程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化的描写,如“烂然如见会群妃”,生动地将梅花的美丽与妃子的华丽相提并论,展现出梅花的娇艳动人。而“数片轻吹着鬓华,乍看是雪又疑花”,更是通过巧妙的视觉对比,表达出梅花在雪中的独特魅力。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渗透着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对往事的怀念,最后以“我亦扁舟乘兴来”结束,表达出诗人尽管身处尘世,但依然向往自然与诗意的生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热爱、对春天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 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它在严寒中盛开,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雪则是冬天的象征,常常与孤独、清冷的情感联系在一起。春风则象征着生命与希望的到来,竹子则代表着品德的高尚和不屈的意志。
诗词测试
诗中的“白凤”指代什么?
诗人回忆往日的快乐时光,提到的地点是?
诗中提到的“玉蕊琼英”是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