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2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28:09
月三首
——杜甫
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
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魍魉移深树,虾蟆动半轮。
故园当北斗,直指照西秦。
并照巫山出,新窥楚水清。
羁栖愁里见,二十四回明。
必验升沉体,如知进退情。
不违银汉落,亦伴玉绳横。
万里瞿塘峡,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这首诗的开头描绘了巫山的细雨,今晚的天河显得格外清新。如果没有青山上的明月,白头人就会愁苦得无以复加。接着提到魍魉在深树之间游动,虾蟆在半轮的月影下活动。故乡位于北斗的方向,明亮的月光正好照在西秦。月光也照亮了巫山,清楚地映出楚水的清澈。羁旅中的愁苦仿佛在二十四个明亮的月圆之中浮现出来。月亮的升沉可以验证人的状态,仿佛知道进退的情绪。月亮在银河落下时并不违背,也伴随着玉绳的横斜。万里之外的瞿塘峡,春天来临时月亮正好是六上弦。每当夜晚来临,暗室里时常开着窗子,青天上满是明亮的星辰。风静气爽,却又让人泪流满面。南飞的乌鹊在夜深时分落在江边。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杜甫的诗作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尤其擅长描写民生疾苦。其诗常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以及个人的遭遇与情感。
《月三首》创作于杜甫晚年,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在这一时期,杜甫经历了战乱和流离,心中充满了悲愤与忧伤,月亮成为他抒发情感的重要意象。
杜甫的《月三首》不仅是对月亮的描绘,更是对国事家事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月亮的变化,映射出作者内心的起伏情感。首句“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描写了巫山细雨的若隐若现,营造了一种朦胧而清新的氛围,显示出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接下来的“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月亮的缺失让他倍感孤独与无助。
第二联中“魍魉移深树,虾蟆动半轮”,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出夜的神秘与变幻,营造出一种梦幻而又略显阴森的氛围。接下来的“故园当北斗,直指照西秦”,则将视线从个人情感扩展到故乡,表现出诗人对故土的深深思念。
全诗的情感在“羁栖愁里见,二十四回明”中达到高潮,二十四次的月圆仿佛在提醒着诗人,尽管身处异乡,但心中对故园的牵挂与思念始终如一。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借助月亮的变化,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沧桑的感悟,情感细腻而深沉,令人动容。
整首诗通过描绘月亮的变化,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哲思,体现了杜甫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情感真挚而深沉。
杜甫的《月三首》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青嶂月”指的是什么?
诗中“羁栖愁里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