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12:1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2:13:33
潏潏寒光溅路尘,相传妖物此潜身。
又应改换皮毛后,何处人间作好人。
寒光闪烁,溅起路上的尘土,传说中妖怪正隐藏在这里。
也许它已经换了皮毛,在哪里还能找到好人呢?
罗隐(835年-901年),字少微,号青丘,唐代诗人,生于今四川。罗隐以其诗歌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见长,尤其在五言绝句方面有卓越成就。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
《野狐泉》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民间传说和神秘文化盛行。诗中涉及妖怪的隐喻,可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
《野狐泉》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人以“野狐泉”为题,描绘了一个阴暗而神秘的环境,令人联想到潜藏的妖怪。开篇的“潏潏寒光”给人一种阴冷、孤寂的感觉,似乎预示着一场不安的事情即将发生。随后的“相传妖物此潜身”暗示了社会的潜在危机和对未知的恐惧。
整首诗以一种冷静而悲观的口吻,反映了人们对善与恶的思考。最后一句“何处人间作好人”则是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似乎在质问:在这个充满妖怪和伪装的世界中,真正的好人在哪里?这种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使得这首诗超越了简单的自然描写,融入了深刻的哲理和社会责任感。
整首诗探讨了人性中的善与恶,揭示了社会中伪善与真实的冲突,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真正美好人性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妖物”指代什么?
“改换皮毛”的意思是什么?
诗人对“好人”的看法是?
对比《野狐泉》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野狐泉》更为阴沉,反映出社会的阴暗面,而《山居秋暝》则表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两首诗虽同属山水题材,却在情感基调上呈现出鲜明的对比。